[1] < [2] [3] 4 > [12] |
基督教——一個徹底反智的宗教 理性是信仰的最大敵人,它無助於靈性上的事情,反而常常與神的命令相抵觸,蔑視來自上帝的聲音。(馬丁·路德) Reason is the greatest enemy that faith has; it never comes to the aid of spiritual things, but — more frequently than not — struggles against the divine Word, treating with contempt all that emanates from God. (Martin Luther) | |
| |
逃避思考、埋沒良知的基督徒 在所有的虛構作品中,聖經中的耶和華是一個最討厭、最醜惡、最不堪的角色。聖經裡有數之不清那麼多關於耶和華野蠻荒謬、兇殘暴虐的描述,信徒卻喜歡扮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硬要反過來說耶和華是仁慈的。這種顛倒黑白、混淆是非、逃避思考、埋沒良知、自欺欺人的態度正是宗教迷信的禍害。 | |
奧古斯丁 Augustine (354 - 430) 基督教神學家、哲學家,北非希波主教,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他被羅馬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和聖師。 聖經的權威超過了人類心靈能力的總和,除非以它的權威為依據,否則不要接受任何東西。(奧古斯丁) Nothing is to be accepted save on the authority of Scripture, since greater is that authority than all the powers of the human mind. (Augustine) | |
基督教米蘭主教,天主教會四大聖師之一。他是勸化奧古斯丁並為他施洗的導師。 安布羅斯提倡最嚴格的禁慾苦修,在講道時往往勸告婚齡婦女不嫁以保持童貞之身,因而貴族不願讓婚齡女子聽他講道。 | |
基督教的聖物迷信 聖經描述以利沙的骸骨使死人復活,彼得的影子、保羅的手巾使病人痊癒。聖西里爾(St. Cyril)、聖安布羅斯(St. Ambrose)、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以及其他早期教父,都認可聖徒的聖物有治病的效力。這種聖物迷信的陋俗在多個世紀中妨礙了醫學科學的發展。 敘利亞人乃縵在約但河洗澡治好了痲瘋病 以利沙打發一個使者,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但河裡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列王紀下 5:10-14) 盲人在西羅亞池洗眼睛恢復了視力 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往西羅亞池子裡去洗。他去一洗,回頭就看見了。(約翰福音 9:6-7) 以利沙的骸骨使死人復活 以利沙死了,人將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見一群人,就把死人拋在以利沙的墳墓裡,一碰著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復活,站起來了。(列王紀下 13:20-21) 彼得的影子使病人痊癒 甚至有人將病人擡到街上,放在床上或褥子上,指望彼得過來的時候,或者得他的影兒照在什麼人身上。還有許多人帶著病人和被污鬼纏磨的,從耶路撒冷四圍的城邑來,全都得了醫治。(使徒行傳 5:15-16) 保羅的手巾可治療疾病 甚至有人從保羅身上拿手巾或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惡鬼也出去了。(使徒行傳 19:12) | |
基督教——一個至迷說人迷的宗教 聖奧古斯丁(St. Augustine)認為:基督徒所患的一切疾病都是這些惡魔引起的,他們主要折磨剛受洗禮的基督徒,甚至還折磨純潔無罪的新生嬰兒。 All diseases of Christians are to be ascribed to these demons; chiefly do they torment fresh-baptized Christians, yea, even the guiltless, newborn infants. (Augustine) 納西昂的聖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Nazianzus)斷言,身體的疾患是魔鬼引起的,醫藥是沒有用處,而祭司用手按一下卻往往是有效的。 聖尼盧斯(St. Nilus)、圖爾的聖格列高利(St. Gregory of Tours)附和了聖安布羅斯(St. Ambrose),他們舉出了一些例子,以說明訴諸醫學而不信任聖徒的代禱是罪孽深重的。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 5:14-16) 亞撒作王三十九年,他腳上有病,而且甚重。病的時候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他作王四十一年而死,與他列祖同睡。(歷代志下 16:12-13) | |
三王聖龕 Shrine of the Three Kings 在基督教為數眾多的聖物迷信中,德國科隆大教堂主祭壇後面的三王聖龕可謂代表作品。據說,跟隨聖誕之星到伯利恆那個耶穌降生的馬廄的國王們的骸骨就是保存在這個鑲滿珠寶的鍍金聖物盒裡。一一六四年,屍骨作為戰利品被巴巴羅薩皇帝的大臣從米蘭帶過來,而科隆瞬間變成了重要的朝聖地。 注意: 1. 三王來朝的故事,只見於馬太福音,其他三卷福音書都沒有提及。 2. 從東方來到伯利恆拜見耶穌的人,可能是指對星象有研究的人。中世紀時曾誤信他們為國王,今天主教稱賢士,新教稱博士。馬太福音沒有提到他們的人數和身份。 3. 在歐洲各地,幾乎每一個教區教堂都聲稱擁有可以祈福治病的聖物。 | |
火燒圓明園 基督教當日行之非洲,而非洲為其所屠矣!行之印度,而印度為其所併矣!行之日本,而日本為其所亂矣!我中華之庶富,千百倍於諸夷,彼心涎已久。今茲之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可知者也。不亟防維驅除,將數千年衣冠禮義之邦,一旦易為獉獉狉狉之域,大可恨也。 根據香港電台節目《古今風雲人物》(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2015-04-11),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外交人員包括文咸(第三任香港總督,英國駐華全權公使),在南京與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談判,企圖共同瓜分中國,遭洪秀全拒絕。 圓明園,中國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一八六零年,圓明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 | |
太陽神殿(庫斯科,秘魯) Qorikancha 庫斯科的太陽神殿,印加帝國的信仰中心。西班牙征服者劫掠及摧毀了神殿,並在其遺址上粗暴地建造了天主教修道院和教堂。圖中的黑灰色建築為原本的印加石牆。 注意:美洲三大文明包括馬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是被天主教徒所滅。 | |
| |
JJ | |
宗教裁判所 Inquisition 宗教裁判所,天主教會負責調查和審判異端分子的機構。被告承認有罪或被認定有罪之後,即公開宣判,量刑包括念經祈禱、封齋禁食、沒收財產、監禁以至終身監禁。被宣告為異端而拒絕放棄異端信仰或曾表示悔過但重新犯異端罪者,即被移交世俗當局判處死刑。 注意: 1. 一二五二年,教皇英諾森四世發佈通諭,宣告為迫使異端分子招供,可以使用酷刑。 2. 被迫害者大多是猶太人、穆斯林、異端分子和新教徒。 3. 已經死去幾十年的人也能被缺席判罪,他們的後人可能還會因此而被剝奪財產。 4. 一九零八年,教皇庇護十世將羅馬宗教裁判所改稱為聖職部。一九六五年,教皇保羅六世再易其名為信理部。 | |
悔罪服與火刑服 Sanbenito 宗教裁判所給犯人穿著的衣服。衣上繪有聖安德烈十字,表示犯人受審前悔改,免受火刑。衣上繪有倒轉的火焰,表示犯人定罪後悔改,避過火刑。衣上繪有火焰、魔鬼、犯人自己的肖像,表示犯人不肯悔改,被判火刑。 注意:定罪後悔改的犯人,可能獲執行火刑前先被勒死的恩待。 | |
果阿宗教裁判所(果阿,印度) Goa Inquisition (1560 - 1812) 在方濟各·沙勿略的請求下,果阿宗教裁判所於一五六零年成立。所有印度教儀式都被禁止,廟宇被摧毀,居民被強迫改信天主教。凡是宣揚異端邪說、背信叛教、分裂教會、同情異教徒、閱讀非正統的書籍、褻瀆上帝、對聖事和聖像不敬等,都會招致嚴厲的懲罰。每逢舉行火刑儀式時,圖中果阿主教座堂的大鐘都會敲響。 大量地給予基督徒好處以及對印度教徒示以惡意及剝奪他們的權利,是誘人入教的最大手段。在耶穌會士的主張下,印度教徒在政府中的職位被剝奪及轉給基督徒。一五八五年果阿教省會議明確指出,可以通過對信教者施以恩惠,分發禮物,給予特權,以及豁免懲罰等手段吸引人入教。 注意: 1. 方濟各·沙勿略,天主教傳教士,對天主教在印度、馬來群島和日本的傳播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一六二二年被封為聖人。天主教會編造了大量有關沙勿略施行各種奇蹟的迷信。 2. 筆者曾經遇過一位老先生,他是天主教徒,振振有詞地說:「某宗教傳教的時候,一手持經,一手持劍,這樣的宗教不可信!」可憐蟲呀,這位老先生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在信什麼!看來天主教的洗腦功夫確有一手。 | |
殖民侵略——斯里蘭卡 十六世紀以後,斯里蘭卡先後淪為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殖民統治時期,佛教和印度教受到壓制,廟宇被摧毀,當地人被強迫改信基督教,傳統文化全面衰落。基督教作為思想控制工具,有效地配合了殖民者的侵略和統治。 補充: 1. 天主教徒摧毀了賈夫納的皇家圖書館 Saraswathy Mahal library,大量珍貴文物被毀。 2. 在微軟一款名為 Age of Empires II: The Age of Kings 的電腦遊戲中,每逢對方軍隊入侵,神父往往緊隨軍隊進行侵略。對方的神父可以令己方的軍民變節,立即成為對方的軍民,己方安全大受威脅。遊戲的設計多少反映了傳教士在殖民侵略中的角色。 | |
伴天連追放令 一五八七年,豐臣秀吉頒佈《伴天連追放令》,驅逐外國傳教士出境並且將傳教與南蠻貿易區分出來。 《伴天連追放令》的主要內容是: 一、日本是神國,不能接受從西方傳來之基督教邪法。 二、傳教士將庶民收為信徒並破壞神社佛閣,其所作所為,前所未聞,各地知行,須予以羈束,不可任其為所欲為。 三、在日本宣揚天主,破壞傳統佛法的西方傳教士,必須自即日起在二十天之內離開日本。 四、黑船之儀(南蠻貿易)乃貿易之事,應予區別。 五、不妨礙佛法之商人,縱然來自基督教國,亦允准許。 一六一二年,德川家康頒佈禁教令,重申「日本是神國,不允許基督教邪法傳入」,並下令關閉教堂,驅逐傳教士。一六一三年,德川家康再次頒佈長篇禁教令,明確指出傳播基督教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關係。 一八六八年,明治天皇公佈《五榜禁令》,指斥基督教為邪教。 注意: 1. 南蠻貿易是安土桃山時代日本與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商人之間實行的貿易。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亞洲的據點分別是位於南方的果阿和馬尼拉。 2. 無可否認,日本人走狗比較少,基督徒也比較少。 | |
北京條約——天主教傳教士作弊 一八六零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簽訂《北京條約》,擔任翻譯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德拉馬 Louis Charles Delamarre 作弊,在中文本中私自添加了「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的條文,法文本中並無此文。此後,教會強佔田產、教民欺負百姓之事層出不窮,各地教案頻生。 顧衛民,《基督教與近代中國社會》,第105頁。(譯艾嘉略,指同一傳教士) | |
| |
殖民侵略——越南 一八五八年,法國以保護傳教士為藉口,與西班牙組成聯軍侵入峴港,發動了對越南的侵略戰爭。一八六三、一八八四和一八九三年,柬埔寨、越南和老撾先後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注意: 1. 基督教是赤裸裸的迷信。如不使用武力、欺詐、威逼、利誘等下三流的手段,基督教很難在亞非拉地區成功傳教。 2. 一八五八年,法國以保護傳教士為藉口侵略越南。一九三七年,日本有樣學樣,以尋找失蹤日軍為藉口侵略中國。 |
[1] < [2] [3] 4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