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澳門佛教簡介

哈佛專家 2025/11/22 02:55
澳門佛教簡介
佛在澳門(經過編輯及修訂)

澳門佛教,其傳入與發展應與廣東香山縣佛教進行一整體考察。香山縣佛教有史可查者,當遠推唐咸通(860—872)初年,時有真教(又名法果禪師)在該地區傳教。北宋開寶(968—975)中有圓明禪師(即禪宗雲門宗緣密)到來,至宋淳化元年(990)示寂,後人建香山西林庵以祀。宋時香山縣西村有黃懶僧,在龍歸岩化世,至南宋紹興(1131—1162)時,獲賜號惠慈普濟禪師,邑人建龍歸庵以祠。南宋幹道(1165—1173)中,香山縣令範文林建無量寺、寶慶寺;端平(1234—1236)又建有獨覺庵。咸淳三年(1267)邑人吳成子建西山庵,鹹淳五年邑人周仁建普陀庵。官民興建佛寺,說明宋代佛教十分流行。元大德(1297—1307)中,佛教進一步發展,著名的元興寺、翠竹庵等佛寺都相繼建立。元至正(1341—1368)初年,又建西竹庵。至元末,佛寺大都毀於兵燹,而倖存的一些佛寺在明嘉靖二年(1523),被香山縣提學副使以「淫祠」罪名毀盡。但到明末,佛教又再度興起。明崇禎(1628—1644)年間,僧慧融建香林庵、白衣庵。清順治(1644—1661)間,香山知縣胡戴仁出資建成由慧信主持的眾母庵。在清初建立的佛寺還有觀音閣、鳳山古寺、寶蓮寺、普覺寺、開元寺等,大多是禪宗寺院。

在澳門,現有大小廟宇40多所,以及數十所土地廟神社。在這些廟宇中,可稱得上「遍地寺廟,滿天神佛」。這大小寺廟宮觀,多數集中在澳門本島。這些廟宇有的屬佛教系統,供奉諸佛菩薩及其部屬,如觀音堂、菩提園等;有的屬於道教系統,如位於三巴門的呂祖仙院等;有的屬於敬天法祖的儒家正統;但絕大多數是屬於融合儒、釋、道三教於一體的民間信仰,如屬於媽祖信仰的媽閣廟、天后宮、天后古廟,屬於觀音信仰的觀音堂、觀音岩、觀音古廟,還有康公廟、譚公廟、北帝古廟、蓮溪廟、康真君廟、醫靈廟、包公廟、三婆廟、三聖宮、武帝殿等。在這些廟宇中,供奉著形形色色的神靈,他們或各自為政,互不相擾;或者和平共處,一起享受信徒的供養和禮拜。值得注意的是,澳門的大多數廟宇,特別是屬於道教和民間信仰系統的,一般都沒有出家人居住,而由在家信徒或街坊值理會負責管理。

澳門現存的有出家人居住的廟宇大都是屬於佛教系統的,這些廟宇分屬於比丘、比丘尼兩個系統,其中,屬於比丘系統的主要有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蓮峰廟、媽閣廟、菩提園(現名菩提禪院)、藥山寺(藥王禪院)、竹林寺(竹林禪院)和澳門禪淨中心;屬於比丘尼系統的主要有無量壽功德林、紫竹園、香闌禪、永善蓮苑、菩提堂等。

澳門佛教徒的人數很多,但具體數字難以統計,因為大多數居民信奉中國傳統宗教,他們很難分得清哪些神靈是屬於佛教的,哪些又是屬於道教、儒家或民間宗教的。根據1970年統計,信佛的人佔居民的76.7%,其中包括了儒、釋、道三教及民間信仰者。更有澳門當地的報紙稱,起碼有90%以上的家庭每日燒香拜佛,家裡設有佛龕,早晚三柱香,節慶日則進廟參拜。

澳門佛教界的比丘和比丘尼的確切人數也很難說清,有的說有僧尼60餘人,有的說有20人左右。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是因為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目前,澳門的僧尼從來源上基本可分為三類:一是澳門本地(指持有澳門身分證)的比丘和比丘尼,人數極少,不超過20人。二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近年來有一些中國大陸(以廣東、福建居多)的僧侶以各種不同的途徑來到澳門,協辦各種法事。這些僧人流動性大,數量不定,一般在十幾位和幾十位之間。其三是來自香港(持有香港身分證)或台灣而在澳門定居傳法的。這一類僧尼最具代表性,他們常往來於澳門和香港之間,在港澳兩地都有寺院和佛事活動,其人數亦不超過10名。因此,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數目不定、流動性大的第二類之外,澳門的常住僧尼人數應在30名以內。澳門三大古剎的住持機修法師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認為,澳門的僧尼人數分別在20名以內;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菩提禪院住持健鑷法師在與筆者的交談中說,澳門大約有比丘10名,比丘尼20名。

澳門佛教的主要宗派是禪宗和淨土宗,禪宗中又分為臨濟宗和曹洞宗兩家。澳門三大古剎之一的普濟禪院,就是至今保存得很好的曹洞宗寺院之一。

澳門禪宗的另一派別是臨濟宗。臨濟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中傳播範圍最廣的一家,但不知何故,在以前那麼多有關澳門宗教或佛教的著述中,我們竟然沒有看到對澳門臨濟宗的介紹。我們在考察中發現,澳門現有兩座臨濟宗寺院,即竹林寺和藥山寺。這兩個寺院的歷史皆不長,但皆與廣州的臨濟宗寺院華林寺有著深厚的淵源。

澳門佛教的另一重要派別是淨土宗,傳法道場在菩提禪院。菩提禪院,原名菩提園,亦建於本世紀三十年代(約1933年),原戶主是當時嶺南的著名畫家羅寶山。一九六、七月十六日,釋智圓法師以俗名李屏祥的名義購入原菩提園的主要部分。經過數十年的苦心營造,到八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前期,菩提禪院已逐漸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的、獨具特色的佛教寺院。智圓大師是澳門佛教淨土宗的創始人。據1989年立的《氹仔菩提禪院碑》稱,智圓法師是浙江金華人,1928年於杭州昭慶寺受戒,後來長期在廣東弘法。抗戰期間自中山石岐徙澳門,初建智心佛堂,為弘法道場,又辦蓮友互助社以安置老弱,最後購入菩提園加以擴建,使之成為澳門佛教淨土宗的重要道場。

位於澳門本島三巴仔街13號的無量壽功德林,是澳門淨土宗的另一個重要道場。無量壽功德林多年來禀承傳統,勤修淨土,念佛三昧,成為澳門佛教女眾的主要道場。現有比丘尼四人,即德修、祥信、普持和聞正。

禪宗和淨土宗是澳門佛教中的主要派別,而倡導禪淨合一、禪淨雙修則是澳門佛教的主要特徵之一,這一特點與中國大陸佛教發展的大趨勢是一致的。

近年來,密教也開始在澳門傳播,出現了澳門金剛乘學會、澳門佛教正法明法輪會等密教組織。其中,前者屬於西藏密宗寧瑪派(俗稱紅教),全稱為「西藏密宗寧瑪派金剛乘學會」;後者則主張顯密雙修。 1992年初成立的國際聯密佛教慈航會澳門分會,創會者是香港以密宗秘法聞名的陳果齊。另外,還有原屬於日蓮正宗的國際創價學會,有說是天台宗傳承的佛天法師道場等。

澳門的民間信仰也盛行,影響深遠,且與澳門佛教的關係非常密切,經常處於相互混雜之中。媽祖信仰、觀音信仰是民間傳統信仰的兩個中心,對其他海神和傳統民間神祗的崇拜亦很普遍,而這一切皆與佛教信仰相互交涉在一起。佛教與民間宗教的相互交涉是澳門佛教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這一問題既涉及到民間信仰的起源及在歷史上與佛教的相互影響等歷史問題,又涉及到當今澳門各寺觀廟宇群神共處、一般信眾逢神即拜、神佛不分等現實問題。

澳門佛教組織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本世紀初葉。 1918年張玉濤居士(觀本法師)仿效當時內地的居士林、講習會等學佛組織,在澳門創立佛聲社,招集佛教信眾學習佛法,提倡素食。 1934年,已於三年前(1931)正式出家為僧的觀本法師曾於無量壽功德林組織佛學院。民國時期活躍於澳門的佛教組織有澳門佛教解行學社,又稱澳門佛教密嚴精社。抗戰期間,有皈依呂祖的羅浮白鶴觀弟子李勁唐(法號若虛;他又皈依西藏多傑覺擾拔師,勤修密法),以其所創的廣州梅花村梅花精舍移至澳門大三巴,崇祀聖神、太上道祖、觀世音和三寶,修崇無雙氣功法,後來成為神國之道。

現在澳門的佛教組織以及與佛教有關的組織有很多,其中影響較大、活動較多的有澳門佛教總會、澳門佛教青年中心、地藏殿、澳門金剛乘學會、澳門佛學社、澳門創價學會等。

近年來,密教也開始在澳門傳播,出現了澳門金剛乘學會、澳門佛教正法明法輪會等密教組織。其中,前者屬於西藏密宗寧瑪派(俗稱紅教),全稱為「西藏密宗寧瑪派金剛乘學會」;後者則主張顯密雙修。1992年初成立的國際聯密佛教慈航會澳門分會,創會者是香港以密宗秘法聞名的陳果齊。另外,還有原屬於日蓮正宗的國際創價學會,有說是天台宗傳承的佛天法師道場等。

澳門的民間信仰也盛行,影響深遠,且與澳門佛教的關係非常密切,經常處於相互混雜之中。媽祖信仰、觀音信仰是民間傳統信仰的兩個中心,對其他海神和傳統民間神祗的崇拜亦很普遍,而這一切皆與佛教信仰相互交涉在一起。佛教與民間宗教的相互交涉是澳門佛教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這一問題既涉及到民間信仰的起源及在歷史上與佛教的相互影響等歷史問題,又涉及到當今澳門各寺觀廟宇群神共處、一般信眾逢神即拜、神佛不分等現實問題。

澳門佛教組織的發展歷史可追溯至本世紀初葉。 1918年張玉濤居士(觀本法師)仿效當時內地的居士林、講習會等學佛組織,在澳門創立佛聲社,招集佛教信眾學習佛法,提倡素食。 1934年,已於三年前(1931)正式出家為僧的觀本法師曾於無量壽功德林組織佛學院。民國時期活躍於澳門的佛教組織有澳門佛教解行學社,又稱澳門佛教密嚴精社。抗戰期間,有皈依呂祖的羅浮白鶴觀弟子李勁唐(法號若虛;他又皈依西藏多傑覺擾拔師,勤修密法),以其所創的廣州梅花村梅花精舍移至澳門大三巴,崇祀聖神、太上道祖、觀世音和三寶,修崇無雙氣功法,後來成為神國之道。

現在澳門的佛教組織以及與佛教有關的組織有很多,其中影響較大、活動較多的有澳門佛教總會、澳門佛教青年中心、地藏殿、澳門金剛乘學會、澳門佛學社、澳門創價學會等。

(取自網路)


註:澳門三大古剎是指媽閣廟、蓮峰廟和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而菩提禪院(原名菩提園)、無量壽功德林及佛教地藏殿等亦是澳門的另外一些重要的佛教道場。


普濟禪院,是澳門最大的禪院與最具規模的廟宇,為中國古翬飛式的佛教建築,保存著明清兩代南方廟宇的特色。普濟禪院的始祖為石濂大汕,屬禪宗南禪曹洞宗。 普濟禪院、媽閣廟與蓮峰廟並稱澳門三大古廟,在1992年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後來被評定為「紀念物」,屬當地受保護的歷史建築。 維基百科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觀音堂附近


澳門佛教總會簡介

澳門歷史上屬於廣東省香山縣,澳門佛教通常與香山縣佛教視為一個整體,史料可追溯至唐朝咸通年間(860~872)。法脈上,澳門佛教多屬慧能南禪曹洞宗系,同時信奉淨土宗,倡導禪淨結合。澳門觀音信仰流行,寺院大多供奉觀音,且主供觀音的寺廟較多。澳門佛教沿襲中國佛儒道三教融通的宗教魅力,方便包容又主客分明。

澳門佛教總會於1996年10月8日成立,成員包括澳門各佛教寺院和組織,旨在凝聚四眾弟子的智慧和力量,始終堅持慈悲護生、利樂有情的佛教理念,以弘揚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促進文教事業的交流與發展為宗旨,大力開展弘法文化和社會慈善公益事業,代表澳門佛教團體與澳門社會各界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各種合作交流活動,為澳門的文化發展、經濟繁榮、人心和睦、社會和諧作出貢獻。澳門佛教總會的註冊會址在藥王禪院,現任會長為戒晟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成立以來舉辦了眾多公眾法會和慈善公益活動,包括:1999年澳門佛教界慶祝回歸祖國活動連續三天接近3萬人參與;2012年與中國佛教協會、澳門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澳門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共同主辦 “恭迎佛陀頂骨舍利蒞澳供奉瞻禮祈福大會”,吸引15萬人次瞻禮;2019年為慶祝澳門回歸二十週年,澳門佛教總會主辦“2019年世界佛教三大語系頌華誕·慶回歸祈福大法會”、“世界佛教僧伽會會議”、“澳門佛教書畫展”等一系列活動,來自海內外的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及各地信眾三天累計2萬餘人,齊聚在澳門共同祈福,祈願澳門枝繁葉茂,社會安定祥和。

澳門佛教總會
地址:澳門美副將大馬路普濟禪院(觀音堂)
電話:(853) 2855-6127
電郵:[email protected]


澳門的一些著名的佛教機構

澳門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
地址:澳門美副將大馬路

澳門菩提禪院
地址:澳門氹仔盧廉若馬路5至5B
電話:(853) 2881-1038

佛教地藏殿
地址:澳門提督馬路123號協華工業大廈2樓B座
電話:(853) 2835-6686

澳門佛教青年中心
地址: 澳門連勝馬路98E號號 地下 M偉業大廈(第二座)
電話:(853) 2821-1733

佛光山澳門禪淨中心Fo Guang Shan Macau Buddhist Centre
地址: 澳門文第士街31-33號豪景花園2樓A座
電話:(853) 2852-7693
電郵:[email protected]


澳門的一些密宗機構

澳門金剛乘學會
(寧瑪巴敦珠新寶藏傳承)

澳門寧瑪巴白玉祥丘達吉林佛法中心
(寧瑪巴白玉寺傳承)

噶瑪明心蘭若(澳門)
(噶瑪噶舉傳承)

澳門敦珠佛學會
(寧瑪巴敦珠新寶藏傳承)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