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德川家康與康熙皇帝對外政策的比較

抽刀斷水 2008/5/14 02:56

  最近在網上老看到一些關於對家康或康熙的評論,有一點是相同的,就是指責他們實行鎖國政策,造成了其國家後來的落後和被侵略。
  我在真正對日本歷史感興趣後,就常把德川家康和康熙做比較,這兩個人都成功的使自己的國家從戰爭、饑荒和無序中擺脫出,建立和強化了封建統治,但我在此只想對他們在對外交流方面的共同點和相似點做些評價。
  家康開始統治日本的時候遇到困難和康熙時代有些相似:戰國時代好不容易結束後又歷經了侵朝戰爭失敗、關原合戰、大阪之戰。社會生產力雖然還沒有倒退可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而且在戰爭中失敗的武士大部分成為敵視新政權的浪人。而康熙從登基之初就面臨比家康還嚴重的問題:北方俄羅斯人不斷地進行掠奪,朝中以鰲拜為首的保守派在進行圈地。南方三個漢軍王幾乎成為割據勢力,而更遠方的台灣則完全不受他管轄。
  這時候的日本,基督教已經傳入近百年,傳教士、南蠻商人和他們的信徒已經形成一股龐大的勢力。家康對此非常瞭解,甚至特別找來了一名英國水手,向他請教世界知識、天文和數學,並給他武士身份,還為他娶了日本妻子,甚至取了個日本名字叫三浦按針。家康之所以要找一名英國人作為自己的顧問並非是偶然的,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人為了爭奪對日本的貿易權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互相爭鬥,任命一名英國人可以做出不偏袒任何一方的態度。同時,家康也意識到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會動搖他的統治。雖然從中可以獲得大量的財富,但隨之而來的海盜、走私等問題也源源不斷,尤其是一部分對他政權不滿的浪人和大名還試圖借助外國商人、傳教士的幫助來推翻他的統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當時的海上貿易已經非常昌盛,在南洋等地已經成為可以和葡萄牙船隊抗衡的強大勢力。因此家康很可能從商人口中得知了那些打著「傳播基督教」和「自由貿易」幌子的強盜是如何對待當地人的。而為了不讓同樣的慘劇發生在自己國家身上,家康理所當然地選擇了鎖國。1612年頒布了禁教令,,更從1615年開始對朱印船貿易進行限制。以前看到一篇貼子,認為進行鎖國是秀忠的主意而與家康無關,這不僅是他一個人的觀點,很多學者,尤其是研究日本歷史的西方學者都有這一看法。但我是不能苟同的,家康是幕府的創建者而秀忠只是執行者,沒有家康在對外問題上的決策,秀忠是無法做出徹底禁絕對外貿易這一決定的。
  就像家康身邊有三浦按針一樣,康熙身邊也有被奉為老師的外國人: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在康熙身邊的時間不常,可影響卻大得多。
  康熙的父親順治帝就稱他為「瑪法」,按滿語這可是爺爺的意思。順治這樣稱呼湯若望並不僅僅因為其年紀,還因為他的母親、蒙古貴族出身的孝莊皇太后拜湯為義父(一說教父)。順治自小就信仰基督教。直到生命的最後兩年才改信佛教(大家都知道原因,我就不多說了)。而湯的發言權也不僅僅限於一個傳教士,其影響力甚至可以達到改變國策(即使在順治下達遷海令後,通過他的遊說,葡萄牙人依然可以繼續在澳門居留貿易)和決定皇帝的即位(康熙之所以能登上皇帝寶座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湯向順治帝進言)。而康熙所懂得的所謂「聖祖三絕學」(算術、天文、火器)也是由湯和其繼任者南懷仁教授的。
  家康和康熙的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他們掌握權力的初期,都不排斥對外貿易和外來宗教。
  家康早在三河時就開始大力發展經濟,而在以後稱霸天下的每一步裡,除了能看到武力擴張和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外,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他在經濟領域的貢獻:建立「樂市」,統一甲斐全境的度量衡,為了招攬外地商人來做買賣召集民夫修好了道中雲馬役,拓寬江戶的水道,鑄造武藏小判……在統一天下後甚至放寬了自豐臣以來對基督教的限制,默許其在境內傳教(此舉無疑是為了討好日本的基督教信徒和南蠻商人)。
  康熙在征服了台灣後(1683年)馬上派專員巡視粵閩二省及澳門地區。轉年就將自1661年起的遷海令撤銷;允許沿海居民出海貿易,以及外國商船入港貿易。一年後就在廣東澳門、福建漳州、浙江寧波和江南雲台山(江蘇連雲港)設立海關——這充分說明了他對對外貿易的重視。然而這道門打開的時間並不久,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朝廷頒布南洋航海禁令,禁止中國商船往南洋貿易。
  從這裡不難看出康熙和家康一樣,並不是出於對外界的不瞭解而下令鎖國的,他們都是偉大而睿智的統治者,都在實踐中摸索出一條真理:無論說得多動聽,這些來到他們國家的外國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日本(中國)人口袋裡的錢,變成自己口袋裡的錢;把日本(中國)人變成他們的奴隸(在這一點上康熙比家康感受更深:家康只是看到有外國商人和地方官員勾結,把日本人販賣到國外去;而俄羅斯人在北方用燒殺掠奪把自己的真實意圖清楚地告訴給康熙)。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康也好,康熙也好,他們都是封建統治者。對他們而言,培養大批自耕農和小地主,讓被戰爭摧毀的小農經濟得以復甦才是穩固政權的唯一途徑。對外貿易對他們而言類似於方便面——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充飢,但決不能當主食。所以他們從中獲得利益後馬上將其拋棄,防止對自己的統治起不良作用。
  「一夫不耕,天下必有饑者,一婦不織,天下必有寒者」,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讓過多的人忙於經商必然會導致農業人口減少,進而使農產品產量減少,對外貿易固然能夠充實國庫,可帶不來足夠的糧食;沒有足夠的糧食,即使是最溫順的老百姓也會成為暴徒,那個時代康熙和家康最需要解決的都是農民問題,只有把農民牢牢限制在土地上他們的政權才會穩固。因此,流動性大、帶有許多不穩定因素的對外貿易理所當然地被禁止了(這樣說也許不夠準確,但起碼主要的貿易都被禁止了)。
  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會有那麼多人對家康和康熙作出的決定持否定意見,這可是他們根據當時的社會環境所作出的必然選擇。假如他們沒有禁止對外貿易會怎麼樣呢?這個假設雖然毫無意義,因為歷史不會改寫。可是我還是要提醒一句:回想一下在美洲、非洲大陸上發生的事情吧,那裡的人民比我們遭受了更多也更長的苦難!即使在亞洲也有印度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比較。
  歷史是不帶有任何偶然色彩的,一切都必須符合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強大封建統治的傳統農業國不可能和歐洲那些貧瘠國家一樣走上重商主義道路,而將國家後來的落後歸咎於當時的統治者是不公正的;就像將當時國家所取得的成就全歸功於他們一樣不公正。這就是我要說的。


壬午年二月既望、騎馬物頭月夜飛雪


http://www.sekigun.com/learn/jkhkx.htm

秀雲 2008/5/14 08:49
康熙鎖國的原因也許更複雜吧。身為異族統治漢人,其對外恐懼的心理值得玩味。
龍井樹 2008/5/14 11:27
我也對日本歷史感興趣,想有個粗略的認識,有沒有好網介紹?
訪客得得b 2008/5/14 13:53
原帖由 秀雲 於 2008-5-14 08:49 發表
康熙鎖國的原因也許更複雜吧。身為異族統治漢人,其對外恐懼的心理值得玩味。


完全贊成你的看法.

我早就說過滿清皇帝都是有精神分裂的,一方面又想富國強兵,一方面又怕人民學了外國事物後變得不聽話.

不過他們的顧慮亦並非無理,發動革命推翻王朝的孫先生,就是讀洋書的,捐助最大的亦是華僑.
Step.King 2008/5/14 17:04
原帖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8-5-14 13:53 發表


完全贊成你的看法.

我早就說過滿清皇帝都是有精神分裂的,一方面又想富國強兵,一方面又怕人民學了外國事物後變得不聽話.

不過他們的顧慮亦並非無理,發動革命推翻王朝的孫先生,就是讀洋書的,捐助最大的亦是華僑. ...


這本是當年列強對華策略之一, 藉留學生及支持反清團體於中國播下革命種子, 以消除帝制及統一狀況以排除在華商貿之阻力。
唔係個個有能力可以好似老蔣咁於絕對劣勢之下和列強討價還價!
抽刀斷水 2008/5/14 21:36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5-14 11:27 發表
我也對日本歷史感興趣,想有個粗略的認識,有沒有好網介紹?

沒有研究呢。
訪客得得b 2008/5/15 00:18
原帖由 Step.King 於 2008-5-14 17:04 發表


這本是當年列強對華策略之一, 藉留學生及支持反清團體於中國播下革命種子, 以消除帝制及統一狀況以排除在華商貿之阻力。
唔係個個有能力可以好似老蔣咁於絕對劣勢之下和列強討價還價! ...


列強在晚清時期,透過軍力,或地方上的有勢力人仕為代理人,早已在各地劃好了地盤,滿清是近乎名存實亡 的,列強支持反清團體 ,可說只是想順水推舟, 藉此增加對朝庭的敲詐籌碼而己.

老蔣毅力是有的,堅強亦夠堅強,可惜心眼太少了,例如早年出訪蘇聯,回國後就只說共產主義不合中國使用,但對於人家能於紅色革命後不久,就能有效聚合全國力量搞建設,大力發展工農業,軍隊絕對效忠等各方面,就一點都吸收不過來.

其實西安事變這件影嚮他一生的大事 ,亦是他的小心眼所造就而成的.
Step.King 2008/5/15 00:42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5-14 11:27 發表
我也對日本歷史感興趣,想有個粗略的認識,有沒有好網介紹?


要研究日本史, 你從源賴朝時期睇起啦  佢建立鎌倉幕府,開始了日本600多年的幕府時代
佢細路原義經係日本出名戰神!

再唔係買隻信長之野望玩玩啦

[ 本帖最後由 Step.King 於 2008-5-15 00:44 編輯 ]
Step.King 2008/5/15 00:52
原帖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8-5-15 00:18 發表


其實西安事變這件影嚮他一生的大事 ,亦是他的小心眼所造就而成的.


張學良當年雖名義上已歸於國民黨旗下, 但對奉系軍閥應有一定影響力
這支勁旅相對其他於北伐中打殘打謝既軍閥們其實力絕對不可小觀
老蔣買佢怕, 亦非沒有道理。 政如你所說, 國民政府實係一個戰爭政權, 當時外有日本仔, 內有共產黨, 如果再同奉系軍閥擘面就會三面受敵。

[ 本帖最後由 Step.King 於 2008-5-16 00:57 編輯 ]
訪客得得b 2008/5/15 17:05
原帖由 Step.King 於 2008-5-15 00:52 發表


張學良當年雖名義上已歸於國民黨旗下, 但對奉系軍閥應有一定影響力
這支勁旅相對其他於北伐中打殘打謝既軍閥們其實力絕對不可小觀
老蔣買佢怕, 亦非沒有道理。 政如你所說, 國民政府實係一個戰爭政權, 當時外有日 ...


話說當日老蔣派小張上山打敵人 ,再派三十萬兵在西安外圍,話係幫小張做後盾喎,你信吾信ㄚ?
秀雲 2008/5/15 17:20
原帖由 龍井樹 於 2008-5-14 11:27 發表
我也對日本歷史感興趣,想有個粗略的認識,有沒有好網介紹?


這兩個,大陸的,高人眾多。(因為對歷史感興趣,所以在我朋友的影響下玩過一段時間的日本游戲《信長的野望》,當然我是瞎玩啦,純粹是沖著帥帥的明智光秀大人去的)

新戰國聯盟----------http://www.newtenka.cn/bbs/

http://www.sekigun.com/riguang.htm(里面的文章很經典!)

[ 本帖最後由 秀雲 於 2008-5-15 17:24 編輯 ]
Step.King 2008/5/16 00:54
原帖由 訪客得得b 於 2008-5-15 17:05 發表


話說當日老蔣派小張上山打敵人 ,再派三十萬兵在西安外圍,話係幫小張做後盾喎,你信吾信ㄚ?


我只相信陶才子一句說話: 可在歷史留名的絕不是善男信女!

看看和小張一起脅持老蔣的楊虎城及其一家下場, 就知道這本就是權力的角力遊戲!

小張兵諫只是講不掂數, 不甘做爛頭卒, 老蔣殺楊不殺張, 亦只因懼於奉系的勢力!

有歷史學者話小張係一顆歷史上的流星, 燦爛而短暫, 這也未免太埋沒良心了!

[ 本帖最後由 Step.King 於 2008-5-16 00:56 編輯 ]
chairrex 2008/6/22 16:37
列強既支持反清又支持清廷,其中支持滿清的更多,利益所然

如果沒有英國的槍炮和訓練支持湘軍,文宗/咸豐將會是1855年的元順帝,北走塞外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