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與空間‧彌勒像與景教碑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客座教授 趙超 現在佛寺中常常單獨供奉的彌勒佛像,據說是按照五代後梁時布袋和尚的形像塑造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文化產品。他豐頤巨腹,笑容可掬,令見到他的人也往往忍俊不禁。伴隨他左右的通常是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雖然淺顯,卻是哲理十足,意味悠長。 大肚能容,歷來是一種難得的美德,也是一種修養的功夫。華夏古國中不乏有關的種種傳說。掠影古代石刻,也經常能讓人興起不少與此有關的聯想。 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中,靜靜地立著一座名聞遐邇的唐建中二年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它是古代中西交往的一件重要物證。這座碑是明天啟五年(1625)在西安附近出土的。當時,曾與著名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有過交往的岐陽舉人張賡虞得到景教碑的一個拓本,將它送給自己的一位至友李之藻。而李之藻是利瑪竇的第一個中國信徒。他得到拓本後,寫了一篇文章《讀景教碑書後》,指出景教應該就是耶穌教。不久,法國神甫金尼閣來到陝西,成為第一個見到景教碑的外國人,並將碑文譯成拉丁文寄往歐洲。這樣,在景教碑出土幾年後,歐洲就知道了它的存在。1907年,一丹麥記者何爾謨來到西安,準備將景教碑偷運走。他僱人用同樣的石料仿造一件,準備李代桃僵,將真品運送梵蒂岡。但是在他的計劃進行中,幸得民間極力抗議,奮起保護,官府得知消息,將碑運入碑林保管,使這件珍貴的石刻得以保存下來。 西方對這件碑石的重視,是源於研究基督教史的需要,梵蒂崗甚至給何爾謨頒發了最高獎狀。而在我們看來,這座碑石的意義要比僅研究基督教史更為重大,它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博大胸懷的見證。讓人感到一千多年前的祖先們有過的那一份難得的寬容。 大秦,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據近代學者的考證,就是古代基督教中的聶士脫利教派,原在今敘利亞等地有大量信徒,後來向東傳播,進入波斯等地,唐代初年進入中原。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就是它在中國早期歷史的寶貴證據。唐太宗曾允許他們在京城義寧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唐高宗也允許他們在各州開設寺院。在敦煌藏經洞中還曾經出土過七種有關唐代景教的中文寫本,如伯希和掠走的《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和《尊經》、日本京都大學富崗謙藏收藏的《一神論》等。通過這些景教中文寫本的發現可以說明景教也向中原漢族進行過宣傳,那麼可能也有部分上層漢族人士接受了景教。近代以來,在揚州、泉州等沿海地區也多次發現過唐代至元代的景教徒墓碑,可見景教在中國曾長期存在。 那麼,聶士脫利教派在當時的基督教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呢?糟糕之至。它竟是一支飽受教皇與東羅馬帝國的排斥、迫害,被視作異端的少數教派。根據威爾斯頓·沃爾克的《基督教會史》記載:聶士脫利是安提阿的長老和隱修士,428年,他被任命為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他強調耶穌基督神性與人性的真實與完整,以及兩者之間在意志上的結合。這種觀點受到亞歷山大宗主教奚利耳為首的一派勢力的攻擊。在教皇塞勒斯廷一世和東羅馬帝國皇帝希歐多爾希厄斯二世等人的支持下,奚利耳獲勝。聶士脫利被革職,最後被流放到上埃及。然而,就是這樣一支異端教派進入中國以後,卻能自由地佈道設壇,四處傳播,遠離了像西方教會實行宗教裁判所迫害異教以及對新教徒的聖巴脫羅繆大屠殺等種種殘酷無情的宗教迫害。中原人民和中國文化應該是以極大的寬容,容納了這個被基督教視作異端的思想流派。 景教是一個例子。而猶太教的傳入又是一個例子。開封市博物館中保存了三件明清時代有關當地猶太教寺廟情況的碑文。其中明弘治二年重修清真寺記與正德七年尊崇道經寺記是刻於同一碑石的正反兩面上。另外還有一件清康熙二年刻的碑石,已經遺失,但羅馬教廷還保存著它的拓本。這裡所說的清真寺,實際上是猶太教堂,由於中原人士不清楚回教與猶太教的區別,故統稱為清真。這些碑文中記載了信仰猶太教的中東人士來到中國定居的宗支源流以及猶太教的教義,極富歷史價值,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根據這些記載,在宋代隆興元年(1163),開封就建立了猶太教禮拜寺。寺中保存的猶太經卷,雖然經歷多次水、火災害與人為破壞,但仍有一些遺存到清末。根據清代末年外國傳教士的調查,直至十九世紀初,開封還有數百名猶太人後裔。他們仍然保持著猶太民族的習俗,信奉猶太教。從宋代到清末近千年間,定居開封的猶太人一直平和地生活在漢族人民中間。此外,根據這些碑文的記載,在浙江寧波、杭州,寧夏,江蘇揚州等地都曾有猶太人居住。1926年,法國人普瑞浮發表了他在洛陽得到的三塊希伯來文碑誌照片。它表明在洛陽也曾有過猶太人居住。 結合近年對猶太人入華歷史的研究,起碼在西元八世紀,已經有猶太商人在敦煌居住。伯希和掠走的敦煌。 1412號文書,是一篇用希伯來文抄寫的祈禱文。關於它的年代,雖然國外學術界還有六世紀與八世紀的不同看法,但它是當時入華猶太人書寫的文書這一點,則是毫無疑義的。這說明:唐代曾經是一個多麼開放,又多麼寬容的時代。 猶太教與猶太民族的歷史,就是一部被迫害的歷史。自西元132年羅馬皇帝哈良(Hadrian)鎮壓了猶太人的起義,迫使他們「大疏散」以來,猶太人浪跡天涯,在世界各地大多受到歧視與迫害。從上古埃及到近代的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殺戮不絕於書。然而只有在中國,猶太移民從未受到岐視與迫害,而且還一代又一代地傳教、繁衍,最終融入了中華民族之中。中華民族寬容的天性與博大的胸懷,在這些石刻中又一次體現出來。 不僅如此,中國古代歷史上,還存在過外部傳來的拜火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多種重要的宗教,更不用說已經中國化的佛教了。這些宗教的傳入、普及,也就是這些宗教思想被中國文化大度包容的過程,便一一在古代石刻中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遺跡。這樣的各種宗教文化並存,而且由同一種文字石刻——中國石刻保存下來的現象,在世界上也應該是十分罕見的。不能不說它得益於我們祖先的寬容精神。 寬厚包容,兼收並蓄,應該是黃土大地孕育出的華夏子孫的胸懷,儒家的宗師孔子多次在言談中宣揚這種精神。如《論語.陽貨》:「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孔子學派形成以後,真正秉承儒家思想的學者,始終注意保持著寬容的胸襟。這是我們至今仍然可以在老一代知識分子身上看到的可貴精神。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寬容越來越難得見到,紛爭與傾軋越來越多地出現。這可能是在明、清以來,皇權日益擴充,專制日益加強,思想禁網日益嚴密帶來的結果吧。這就導致了學術上的唯我獨尊,門戶之見。也造成了思想上的保守禁錮與黨派紛爭。更造成了今天「天下交爭利」的金錢至上社會。回想先人,我們多一點寬容,特別是多給同胞一點寬容,不是更好嗎? (圖片由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 |
| |
| |
對發展中華民族絕對會有影响 寬容的中華民族最終亦都會變成不寬容﹐而且將會是絕對的毫不寬容 | |
原帖由 Guest from 60.50.225.x 於 2008-11-2 00:13 發表 100.000% 對 , 因為 : : 到時,所有 中華民族子孫,都會 完全 已經 變成 基徒 , ThANKs | |
thanks D所謂學者喜歡用唐朝來表達中華民族的寬容﹐從而有機會被耶教徒利用這一理由 其實當時唐朝的確是寬容﹐但並不完全地寬容﹐宗教是易入難出的﹐以玄奘為列﹐當時佛教盛行﹐皇朝都不會放玄奘到印度取經﹐玄奘是偷偷地溜出唐皇朝而到印度的 若然﹐當時的所謂景教徒表現出的是現今的基督教風格﹐不停地意圖聯合外地信徒來壯大本地耶教的實力、不停地抵毀其他宗教其他神明其他傳統習俗來標榜自己耶神的正宗﹐李世民可會第一個出來消滅景教 某方面來講﹐李世民同康熙都同樣地都限制耶教對外聯繫的特性 對於外來宗教﹐可以寬容但不能縱容﹐對於包藏禍心、意圖以消滅所有宗教為目的的外教﹐不能寬容 | |
原帖由 Guest from 218.111.39.x 於 2008-11-2 15:07 發表 對於外來宗教﹐可以寬容但不能縱容﹐對於包藏禍心、意圖以消滅所有宗教為目的的外教﹐不能寬容 Hi Comrade !!! | |
對於外來宗教﹐可以寬容但不能縱容﹐對於包藏禍心、意圖以消滅所有宗教為目的的外教﹐不能寬容 這種 簡單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