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了悟【真我】的境界!
★大家都是未開發的佛 我知道你們許多人已經走在靈修的路上,也許正在所謂的不同的道路或途迳上,邁向上帝、佛性、禅或者是道。有時候我必須以女人的樣子來執行使命,必須以女人示現,要不然大家都認爲只有男衆可以成佛。好了,今天我帶來的好消息是女人也可以成佛!我的弟子們如此認爲。但我不認爲“女人”可以成佛,因爲我們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大家都是佛,未開發的佛,就好像每個國家都是一個國家,只是有未開發和已開發的區別。 而我們也可以依循某些方法,以某種方式引導我們的生活來開發自己。是的,許多人的生活並沒有一個很好的方向。我不是指你們,或許你們已有一個不錯的生活方針。請把我今天所講的當做一般的參考。我們的生活可以有許多高低不同的層次,而大家都知道,最高的層次就是生活在上帝意識中,或者是真正接觸到或覺知到我們的佛性。 許多人藉由冥想找尋上帝的意識或佛性,冥想、靜坐是可以使我們領悟自己真正偉大本性的最佳方法。但是靜坐也有很多方式,即使你們找到最適合的或最快的靜坐方式,它本身也有許多等級。假定現在我們已找到最高級的方法,我們用正確的方法打坐,去接觸內在的本性,我們就會立刻得到某種開悟的體驗,會立刻得到一些有關這個真正大我的證明,於是我們立刻知道,自己不只是這個身體而已,還有其它。我們會感覺到一種靈性提升的喜悅,不是興奮。語言太有限了,無法表達那種當我們進入正道或上帝意識的境界時,所能感受到的法喜,我們可以稱它“即刻開悟”。 如果我們每天依照那個途徑或方法去找尋上帝,我們每天都會有進步,會對解脫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確認自己的偉大,直到有一天,我們可以告訴自己“啊!我和天父同一體!”或者“我就是那個”,“我就是佛”,但是那時候我們沒有一點驕傲的感覺,沒有一點點自滿。我們只是感到“發現”了這麽一個事實,一種開悟的境界,知道自己是什麽,那是我們以前就知道的,如此而已。 當我們發現了這個本來是自己的“東西”時,沒有什麽好驕傲的,我們只是因爲找到了它而覺得高興,就是這麽簡單而已。是的,許多人往往誤會只有那些自稱是佛或被人宣稱成佛者才能了悟,但是通常佛不會稱自己是佛,除非是在特別的情況下,例如當徒弟詢問或需要確認時。通常是門徒才會稱他們爲基督、佛或是大師。所以許多人就誤以爲所謂的大師是很驕傲的,認爲他或她要誇示自己的勝利和榮耀,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就像一個人畢業拿到博士學位,然後說:“啊!我已經是一個醫生”,或者“我已經通過考試,拿到博士學位”如此而已,但是他會很高興,因爲他完成了多年學習工作所想要達到的目標。 ★所有的宗教指向相同的真理
同樣的情況,在成佛以後,我們不覺得成佛有什麽了不起,只是覺得很快樂、很滿足,我們會覺得很自然,會覺得本來就該如此。成佛的人並不會想要馬上跑到外面跟別人講。並不是他因此失去了慈悲心或是他很自私,而是他看每一個人本來都是佛,所以很可能他會覺得很訝異:“爲什麽會有人不知道這個真相?”然後漸漸地這位佛會恢複“現實”,恢複他還在這個世界的知覺,然後確實地了解到,在這世上有許多人還未領悟到自己本來就是佛,事實就是如此。於是當這些所謂的尚未開悟的、尚未認識自己偉大所在的“衆生”前來要求所謂的“佛”教導他們,指引他們成佛之道時,這個佛就答應他們,但是完全不帶有任何虛僞的驕慢心,或許會有一點訝異,但絕不驕傲。他會說:“爲什麽他不知道,爲什麽他不知道自己就是佛?” 明師在他們弘法的任務中,都不時地會有這種訝異。當我提到“佛”的時候,我想你們都了解我指的也是基督、弭賽亞或任何一位明師,意思是說真正的在世明師。從前我所接觸的大多與佛教有關,雖然現在我也閱讀很多其它宗教的教義,但因我從小就比較熟悉佛教用語,所以往往會提到佛或佛教經典,請不要誤會我只是代表佛教,而不尊重基督教或其它偉大的哲學,好嗎?我代表所有宗教,也尊重所有宗教,它們全都指向相同的真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知道真理,我們不只是要知道“路”而已,我們的目的是找到真理。正如佛陀所說:“我只是一只指向月亮的手指,這個手指本身並不是月亮。”他的意思是指他的教理、他的哲學只是要喚醒我們對“月亮”——真理的渴望,但是我們不能只執著在這個哲理上,而忘記去找尋真理,這個存在我們裏面的真理,那就是上帝的品質、天國、或稱爲佛性。這個我們本來就有了,只是現在要把它開發出來。有一種方法可以馬上找到它,並且每天繼續不斷地發展,直到我們完全找回自己的天國。 ★一般人的生活方式
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還不夠完整,而且並不是導向快樂和智慧的最理想的方式。一般人的生活方式可以分成幾種,第一種是屬於物質方面的,大多數人都是以這種方式過他們的生活。在這種物質的生活層次中,我們都喜歡感官的享樂,喜歡睡覺,吃好東西,喜歡擁有所有物質上的快樂,而且個性也偏向怠惰。我們工作只是爲了求生存,而沒有把理想和心放在工作上。我只是在談論各種不同的生活層次,希望你們不要見怪,好嗎?物質的生活層次就是這樣。要我們工作很難,如果那個工作與我們的福利無關,我們就不喜歡去做;要我們動動手指去爲別人工作,或者做比較利益人類社會的事很難。我現在只是就一般而論,如果要更深入探討的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 第二個層次就是所謂情緒的層次。生活在情緒層次中的人對自己的意見非常堅持,可以說是具有駕馭性或是權力欲望較強的一種。我們會認爲所想所做的都是正確的,甚至於期望別人也做同樣的事。在這個層次中有很多所謂的獨裁者,或是一些激進活動的帶頭者。是的,因爲他們太情緒化了,他們生活在情緒化的層次中。當然,不可否認的,如果他們的方向正確的話也是蠻好的;但是如果方向錯誤的話,他們也不會想修正,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而這就是危險所在,因爲他們缺乏伸縮性。 我們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過我們的生活,那就是心智的層次,很抱歉,這個“心”只是指物質的“心”(頭腦),也可以說是一種電腦,非常棒的電腦,非常忠實地記錄所有事情,輸出所有資料,而不包含任何智慧和判斷。如果我們不把靈魂或智慧加進去的話,這個頭腦只是個自動化的機器而已。是的,現在我談的就是這個自動化的機器,這個沒有開悟的心。生活在這種自動化頭腦層次的人,變得只在乎自己,不是嗎?他們不在乎這個世界發生什麽事,更不會指使別人做什麽。許多人到了這個層次後,也許會躲到山洞中或者埋在自己的理想裏,然後就卡在那裏不動了。也不管世上發生什麽事,不想改變世界也不想改變他們自己,他們認爲自己那個樣子就已經夠完美了。很多人以爲這就是最高的開悟,他們以爲不和世界發生任何關系就是那種境界了。但是“爲無爲”是另一種境界,不是那個樣子,並非我們就不在乎這個世界,不爲世界做任何事。大開悟不是這個樣子,這個樣子只是通往大開悟路上的許多等級之一而已,了解嗎? ★了悟真我的等級 無論如何,(印心後)我們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開悟,在奮鬥邁向真理的路上,我們每天會體驗不同的開悟,我們的智慧每天開展,直到有一天我們到達最高的等級。所以,“頭腦的層次”只是許多等級中的一個。如果再往前走一點,會到達所謂的靈魂、了悟真我的等級,那時我們知道自己就是這個靈魂,活著是因爲這個靈魂,我們的聰明也是這個靈體光芒的反射,我們的慈悲心、感覺等等,全都是這個靈魂在後面運作。在這個層次中,我們會知道許多事情,會用很多方法去利益這個世界,去幫助這個世界,幫助自己生活在喜悅快樂,以及任何我們定義爲“人類最高理想”的境界之中;我們很努力、很用功、很盡力地去達成這一切,並會幫助別人也能有同樣的成就,這就是靈魂的層次,已經了悟真我的等級。 因爲在那時,我們與靈魂認同,知道自己和靈魂──這個“靈感的泉源”同一體,我們不是這個肉體。但這仍然不是最高的境界,因爲那時候還有“我執”在辨識,在感覺自己偉大,在認知“我和天父同一體”,仍然有“二”,這樣就太“擁擠”了。即使我們說“我和天父同一體”,不過因爲仍舊有“我”和“天父”,所以說還不是“一個”不是嗎?這樣的說法不是有矛盾嗎?請別說我批評耶稣基督所說過的話,並非如此。他必須要這麽說,爲了要人們聽得懂,不過他自己不只是在那個等級,懂嗎?他知道他自己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別的地方他又說:“不是我,是天父做的”聽懂師父的意思嗎?他所了解的超過“我與天父同一體”這個等級,但是他必須說出一些“東西”,否則人們不知道他在說什麽。任何明師來到這個世界,都必須把自己的等級降低到和凡夫一樣(用他們聽得懂、能接受的說法、道理),然後再慢慢地帶他們上去。是的,要不然該怎麽做呢?就好像你教導一個小孩,必須先教他ABC ,扶著他的手一步一步地教,然後再教他各種句型。你自己雖然已經學問很高了,但是爲了孩子,你必須這樣做。 在這個了悟真我的等級之後,還有上帝的等級,所謂的上帝意識或上帝的了悟。上帝才是我們自己,只不過在了悟真我的層次中,我們還不能明白這一點,而認爲除了自己以外還有一個“上帝”。我這麽說聽起來很奇怪,不是嗎?聽起來很奇怪,會像無神論嗎?希望不會,這很難解釋,實在很難解釋,好吧!請試著了解。並不是你們不能了解,而是對我來說很難解釋。 ★邁向了悟上帝的境界
了悟上帝的等級是“我們”就在“裏面”。我們做該做的事情,而不用任何思考或任何認知、任何感覺說“我們在做”。我們就是“那個”了,我們做就是做,我們是萬物的作者,是任何事物、任何行爲結果的源頭,但這其中不牽涉任何的業障。我希望我已經解釋得夠清楚了?但是我認爲還不夠,不過我也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麽,也許待會兒你們可以問,然後我可以知道你們了解的程度,你們的開悟或許可以讓我更開悟再做進一步的解釋。 大多數人生活在物質的、情緒的或自動化心智的層次中,最多到了悟真我的等級,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體驗過了悟上帝的境界。但是我們都可以做到,每個人都可以,上帝就在我們裏面。《聖經》上記載:“我們就是上帝的殿堂,聖靈就住在裏面。”是不是這樣?是的,還有“天國就在你裏面”,天國不是經由觀察得來,意思是說不是經由推理、演繹、運用理智思考,也不是經由談論,也不是經由閱讀書籍或經典得來,天國就在你裏面。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是去認識它、去體驗它,意思是把它抓回來。那就是爲什麽許多禅師說過“不需要經典”(不留文字)的原因,聽起來好像無神論。佛陀有時候,或許太累的時候也會說:“沒有這個上帝存在”,是的,沒有上帝。他並不是指“沒有上帝”,而是指沒有一個如我們心中所期盼(界定)的上帝,因此他說不是這個、不是那個,也不是其他的,沒有“這個上帝”,懂嗎? 然而許多人執著於他那句話,認爲佛不相信上帝,那不是真的,因爲在別的地方他說:“我不說有上帝或沒有上帝,我只說有一個‘東西’,萬物由那裏來,也回歸那裏去”。他所指的是什麽?你們知道吧? 是嗎? 好。我們往往只是分析某位先知的一兩句話,便將他們 歸類 成這個、那個,然後根據那些話,再創造出許多宗教,有時候甚至因爲宗教而互相爭鬥,即使同一個宗教之中也有分歧的意見,有時還會互相抗爭,甚而導致流血事件,真是悲哀! 從來沒有一位先知或明師想要制造這種分歧。(衆生慧根有高低,一位師父什麽樣等級的弟子都要教,對初級的就應當說有佛 有一個更高的目標;對已經接近還原本性的就要說沒有什麽上帝,那就是你自己,還原你自己的本來面目。這種話低年級的本不該聽到但聽到了,就拿這種話來爭辯、架就是這樣打起來了)當我們真正了解上帝以後,或許我們可以知道更多文字表達之外的事情,那時我們會有一種感覺:即使不說什麽,也都會了解。比如說,一個師父有許多徒弟,這位明師不可能一個一個照顧他們,不管是用肢體(行動)或語言。但是所有的徒弟都能開悟,所有的徒弟都能自己了解,然後漸漸地達到他們師父的等級。爲什麽?因爲我們自己就是師父,我們有裏面的師父,我們就是“那個”,就是上帝,就是佛!我們裏面有佛性,只要有明師幫我們喚醒裏面的佛或裏面的師父,這個裏面的師父就會照顧一切,就會醒來做事。 “祂”閑著沒事,已經在那裏睡了很多輩子了。當我們還生活在物質層次的時候,只是這個身體在工作、在需求、在做事,在享受感官的快樂,這一切與裏面這個主人無關。而在情緒的層次之中,這個主人也不做指揮,而是由我們的習性在指揮,由那個處處想超越別人的欲求在指揮。在心智的層次中,是這個“心”在區別事物,在指揮身體去做事,譬如待在山洞裏啦,去打坐啦,去做這做那等等,主使者不是我們的靈魂,不是上帝,不是這個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