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在全球化橫行天下的當下,確實是一件値得重視的事業。許多細緻的情感,也只有通過從母親的血液中吸收的語言才能表達出來,翻譯成其他語言,不免會有隔靴搔癢之憾——這就是母語的作用。 但話又說回來,語言不光為了傳情,達意也是最重要的功能。為了保證不同地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理解,一種通用語言的推廣,其必要性自不待言。語言不通,不但會如《聖經》的巴比塔故事裡的一樣,阻礙人類社會發展,還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衝突。搞不好就像印度一樣,本地人開個會都要翻譯和比劃個不停。 語言的多樣和統一在社會關係上,就像人的感性和理性一樣,也像物理學上離心力和向心力一樣,相互吸收,相互制衡,也相互協作。就像大多數事情一樣,這需要取得平衡。 在維護粵語的時候,有些港澳人均開始詆毀北方語言,認為粵語才保留了漢語的正宗傳統,恨不得把粵語和粵語裡的俗語髒話說成是最神聖不可侵犯的語言。這些煽動性的言論當然得到許多粵語讀者的共鳴。一時間,大家都以不說普通話,抵制普通話為榮。許多寫一個句子都帶幾個錯別字的人紛紛以維護“漢語正統”為己任,甚至拿那些把普通話說成火星語的高官當成楷模。其愚勇之盛,頗讓人想起晩清的義和拳。 各種語言的好壞、高低,確實是有趣的話題。但語言的普及程度,其實不過是經濟強弱的結果。那麼多人學美語,是人們喜歡梭羅、惠特曼和海明威?當然不是,那只是人們知道跟老美有生意可做。現在學漢語的外國人很欣賞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人家看中的不過是這裡的市場和勞動力而已。港澳官員硬着頭皮講北京話,那是因為他們的老板在北京。粵語比其他方言強勢,眞是因為它博大精深或者人種優秀?那只是因為乾隆爺當年只允許廣州十三行對外經商,讓廣東人“先富了起來”,這使得廣東人在現代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加上香港娛樂文化的流行和廣東的率先開放,使粵語強勢到中央無從過問。強勢背後是什麼?那就是錢。 我絕對贊成保護語言文化的多樣,但卻反對一些所謂的才子以此挑撥族群情緖。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7/16/content_48726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