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yk68XlVFTc/ 美麗少年 記錄同性戀文化 生命力記者/楊方儒報導 「勇於『出櫃』,把自己是同性戀的身份攤在陽光底下,是這一群y世代少年同志,擺脫過往同性戀晦暗形象的第一步。」文化議題紀錄片《美麗少年》導演陳俊志表達了新一世代弱勢邊緣族群的不同聲音。 三月一日到五日,在台北華納威秀影城,即將上映《美麗少年》這一部完全本土化的少年同志文化紀錄片。這是繼人類學博士胡台麗的《穿過婆家村》之後,第二部登上一般戲院的國產紀錄片。不論是對同志運動或是對國內篳路藍縷的紀錄片歷史,都開啟了值得紀錄的一頁。 陳俊志導演說,他從去年二月開始,就長期追蹤了十二個新新人類的小男生同志,一步一腳印的陸續拍下了屬於他們的每一個故事。在家庭中,兒子如何把自己是同性戀身份的事實告訴父母至親、而家人又如何因應這樣的衝擊;在社會上,要如何克服一般人既有的刻板性別價值觀、說服自己不再把自己關進黑暗的角落;在同儕間,如何有一套繼續生存下去的法則,坦白表明自己的性向讓別人接受,轉化他人的不解眼光。在拍攝的過程中,他們完整的留存下來了屬於這一世代的同志文化,也發現到這群美麗少年的共同特質,就是「以身為同性戀為榮,以實際行動,勇於現身向家庭、社會、學校挑戰,顛覆過去舊世代的衣櫃定律」。 陳俊志自認在拍他第一部同志紀錄片《不只是喜宴》之前,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激進街頭同志平權運動者。在立志以「影像」來表達這個邊緣族群的生態之後,他雖然沒有錢,還是逐步完成他為力量薄弱的弱勢團體「發聲」的夢想。從台灣少有的,只用一百多萬拍片的「獨立製片人」,到現在脫離創作者的角色,到處向片商、戲院、發行系統接洽。這樣角色的大幅度轉移,只為讓有更多非同志族群的人能觀賞到這部片子,進而能對同志有更深一層的認知與討論。一般人可以透過《美麗少年》了解到同志跟我們的距離沒有那麼遙遠,他們的世界完全不是想像中的光怪陸離。因為看電影本來就是體驗人生的的一件事情,千萬不要有去看這部片子的人都是同性戀的心態。陳俊志也呼籲同志們不要再躲在暗處,要能夠自己站出來,扭轉社會病態的性別價值觀念,為自己的權益盡一份心力。 去年年底,《美麗少年》第一次在誠品敦南店首映的時候,東森電視台在未經陳俊志本人許可同意的情況之下,把現場側錄的《美麗少年》片段搬上節目。陳俊志認為此舉不但侵犯到著作財產權,同時節目中的旁白更是對同志社區極度的不友善。發生了這件事之後,陳俊志與一些同志團體也站出來,對媒體報導不公和不正常的心態展開一連串的抗議活動。自己身為同志的陳俊志也特別邀集了媒體朋友在上片前夕討論了媒體與同志之間的特殊關係。陳俊志認為媒體與同志絕對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主流媒體中的主播更不一定是同志眼中的「惡夢情人」。民視主播廖筱君也談論到這個在先進國家中不得不碰觸的議題,在台灣大家卻選擇了逃避的方式。新聞媒體應當不再使用窺探、扒糞這種找尋同志異於一般人生活的偏頗報導模式,要把同志們真正當作「人」來看待,讓一般人也可以了解到同志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進而關心這個族群內發生的事物。 作為一個開端,雖然他只有能力負擔華納威秀影城一個禮拜的租金,並且找不到大的發行系統支持,不過還是很用心的請了知名插畫家幾米創作了手繪電影票,並且在唐山、女書店、紫藤盧等個性書店以及幾家同志酒吧提供售票服務。如果你想對同志們的內心世界有更多的了解,這次在華納威秀所上演的《美麗少年》電影,將會是一次珍貴的機會。 http://www.newstory.info/1999/02/pos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