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中國五大宗教 各臨新挑戰

抽刀斷水 2010/9/28 16:17
A08         文匯報           
2010-08-12

社科院發佈2010《宗教藍皮書》 肯定團結發展態勢 中國五大宗教 各臨新挑戰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王玨11日電】中國社科院11日發佈2010年《宗教藍皮書》指出,在中國快速發展與轉型的新形勢下,內地五大宗教正面臨新挑戰:佛教在經濟大潮中面臨商業化衝擊的困境、道教神聖性流失加劇;伊斯蘭教門宦被各種困擾包圍;基督教極需提高教會牧養素質、抵禦異端邪說,而天主教則需在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的同時,妥善處理和羅馬教廷的關係。

藍皮書指出,2009年,中國各大宗教相繼呈現發展速度較快、基本上團結穩定、國際交流活躍的趨勢,但在現階段社會轉型時期,各自面臨多種挑戰。

首先,在商品經濟大潮下,佛教界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困境,除本身存在的世俗化傾向以外,寺院與當地經濟發展的矛盾日趨加劇,特別是因為門票問題而使得佛教名山與周圍旅遊景區管委會之間的關係愈加緊張,甚至出現了少林寺「被上市」和「被股份制」等新事物。

市場經濟挑戰信仰

其二,道教在全球化境遇中所面臨的挑戰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嚴峻。由於部分宮觀出現世俗化趨勢,再加上市場經濟大潮對道教信仰的侵蝕,道教對現實人生的指導意義趨於淡化,道教神聖性的流失有加劇趨向,這使原本已經式微的道教進一步走向社會生活的邊緣。

其三,約佔中國穆斯林總人口的8%的伊斯蘭門宦(伊斯蘭教蘇非主義派別及所屬各支派在中國回族穆斯林中的通稱)正面臨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傳統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出世與入世、宗教與世俗、政治與宗教等各種困擾,無所適從又必須有所行動,因而處在不斷的徘徊與選擇中。

羅馬教廷衝擊教會

其四,基督教方面,中國教會牧養水平一直較低,牧師人數特別是高素質牧師人數與教徒的比例,遠遠低於其他國家。另外,隨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教會萎縮,傳道人嚴重缺乏,農村教會的現狀也給異端邪說帶來可乘之機,需要引起重視。

其五,天主教亦面臨多種挑戰。如與世界天主教聯繫方面,羅馬教廷發表一系列文件,既重申願意與中國開展對話,改善關係,鼓勵內地信徒做好教徒、好公民,又對內地多年來形成並一貫堅持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造成了衝擊,如何回應和應對這些文件,開創和制定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路與措施,需要智慧。
抽刀斷水 2010/9/28 16:18
社科院称中国基督徒逾2千万人 近7成因病信教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 (记者 俞岚)中国社科院在11日发布的《宗教蓝皮书》中估算,中国现有基督徒230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其中,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仰基督教的信徒占到了68.8%。

这是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国内首次公布全国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中国基督教徒群体规模增长较快,1993年以来信教的基督徒占信徒总数的73.4%。

作为一种外来宗教,绝大多数中国基督徒的信仰并非源自家庭,而是出自功利性目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显著。

调查表明,68.8%的基督教徒将自己开始信教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或家人生病”,且年龄越大,因“病”信教的比例越高。其中,65岁以上的基督徒中,接近八成都是因为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仰基督教。因“家庭传统”而信仰基督教的教徒仅占一成五。

虽然信徒人数有所增多,但蓝皮书称,基督教社团仍是中国社会的边缘化群体,并未改变其作为“穷人的宗教”的地位,“占教会多数人口的老年人与妇女是弱势群体的代表”。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尤其是像河南等农民工输出大省,青壮年人外出务工,由老年人、妇女、儿童构成的弱势群体成为“空心村”的留守人员,教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他们情感的寄托。

调查同时显示,中国基督徒以女性居多,大概占到了七成。若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中国基督徒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半数以上的基督徒学历水平在小学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仅占2.6%。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 ... 0100812_5761607.htm
抽刀斷水 2010/9/28 16:19
2010中国宗教蓝皮书发布 各大宗教国际交流活跃

各大宗教健康有序发展,发展速度较快
2010-08-11 15:56:55 

基本团结稳定,国际交流活跃

中国网8月11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当代中国宗教论坛暨2010年《宗教蓝皮书》发布会今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中国宗教发展战略转型问题,结合宗教多元发展的新形势,就中国宗教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探讨构建宗教和谐和社会和谐的路径与方向,并发布了2010年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0)》。

《宗教蓝皮书》指出,在新中国诞辰60周年之际,中国各大宗教团体均举行了各种祈福仪式,为祖国祈福,为人民祈福。不同宗教团体举行的形式各异的祈福庆祝活动,表现出中国各大宗教爱国爱教、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和“护国佑民、济世利人”的真诚情怀。不仅增加了各大宗教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密切了内地宗教界与港澳台宗教界的联系,而且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促进宗教团体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宗教团体服务社会、利益人群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

《宗教蓝皮书》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佛教界在组织制度建设、举办夏令营和禅修活动、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表现出中国佛教界正处在黄金发展期。

2009年是中国佛教持续发展的一年。佛教界以各种庆祝活动,为祖国祈福,表现出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隆重召开,英语培训班、讲经交流会等相关活动的举办,16所寺院先后举办了佛教夏令营或禅修活动,佛教界继续发扬注重公益慈善的传统,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9所寺院传授了三坛大戒,佛教界的自身发展及为社会服务的积极努力,都反映出佛教正经历着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西藏各界举行了西藏百万农奴解放五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十一世班禅大师受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比丘,成长为我国佛教界护国利民、爱国爱教的领袖,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辩经考试以及三大文物维修工程的全面完成,无不体现出国家对藏传佛教及西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重视。学术研讨会有30多次,其中近现代佛教及佛教的现实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全国许多寺院举行了纪念虚云老和尚的活动,虚云一系的门下弟子在当代中国佛教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在佛教界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教界中部分寺院的商业化、世俗化倾向一直备受世人批评,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大潮下佛教界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境,寺院与周围的风景区管委会、地方政府,乃至一些企业等因经济原因而导致的矛盾日趋加剧,特别是因为门票问题而使得佛教名山与周围旅游景区管委会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张,甚至出现了少林寺“被上市”和“被股份制”等新事物。如何解决佛教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值得各方面人士予以高度重视。

道教界应对当务之急: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

中国道教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这可能是道教研究者的共识。那么,如何顺应潮流,从道教思想中发现帮助解决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并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推动着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成为道教界的当务之急。

全国各地在2009年举办的一系列玄门讲经活动,是2009年道教教育活动的一大热点。随着“构建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道家道教中包含的养生、处世、为政以及探究自然生态的文化资源,引起了学术界和思想界的高度关注,并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支持。在这个背景下,2009年玄门讲经活动持续升温。江苏、山东、上海、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市道教协会纷纷举行了玄门讲经活动。恢复道教学经、讲经的弘道宣教传统,整饬道风,传承道脉,是道门中人的共同心愿。全国四个道院的讲经课程和讲经工作也在蓬勃开展。蓝皮书指出,从道教济世度人的宗旨出发,与时代共呼吸,与民众同忧患,积极参与和开展各项公益慈善事业,是近年来中国道教的鲜明特点,也是道教最具生命力的宣教方向之一。在2009年,“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暨祈福超度感恩法会”和“海峡两岸三地道教界为台湾 8.8 风灾水灾举行祈福解厄追荐法会”,就是中国道教界2009年最具象征性的慈善公益事件。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今天道教在全球化境遇中所面临的挑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峻。由于部分宫观出现了世俗化趋势,再加上市场经济大潮对道教信仰的侵蚀,道教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趋于淡化,道教神圣性的流失有加剧的趋向,这使原本已经式微的道教进一步走向社会生活的边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在道教根本教义与时代生活之间找寻恰当的契入点,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古老的道教文化焕发生机,是当代道教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大课题。

中国伊斯兰教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大作用

《宗教蓝皮书》指出,由于新疆“7 5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广泛影响,人们对2009年中国伊斯兰教的最大关注点,集中在中国穆斯林在“7 5事件”中的表现。中国穆斯林,尤其是新疆穆斯林识大体、顾大局,理性、冷静地应对这次分裂、暴力事件,展现了中国穆斯林一贯的爱国爱教情操和良好的个人及群体素质。新疆不但无一位宗教职业人员参与暴力事件,清真寺还成为保护受害者的避难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关键时刻发出“稳定是福,动乱是祸”的宣言,要求新疆各族穆斯林“维持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做一个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穆斯林”。中国伊协的陈广元大阿訇发表《绝不轻信恶言、维护民族团结》、《穆斯林坚决反对暴力、维护和平》两篇卧尔兹,劝诫穆斯林谨遵伊斯兰教的和平精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冷静,保持清醒,不信谣、不传谣,不作恶魔的帮凶,追求“两世吉庆”。中国穆斯林在“7 5事件”中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以及这种传统在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当前,仍不可忽视门宦的文化凝聚力。伊斯兰教门宦集中在甘、宁、青三省区,兼及云南、新疆、陕西、四川、吉林等省。门宦教众的总人口,约占中国穆斯林总人口的8%。中国伊斯兰门宦是伊斯兰苏非主义与中国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伊斯兰教苏非神秘主义“借壳”中国文化而生成的中国伊斯兰教特殊形态。当前,门宦面临传统与现代、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出世与入世、宗教与世俗等各种困扰,处在不断的徘徊与选择中,这种常态造就了门宦“总体上衰弱,个别拱北发展”的既矛盾又统一的现实状况。

天主教反省教会使命,促进教区发展

《宗教蓝皮书》指出,2009年是中国天主教界国内教会和全球天主教会共同庆祝保禄年结束和司铎年开启的重要一年。首先,在“中国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建设还是十分滞后的”的大背景下,天主教会与学界共同举办的各种研讨会,结合中国国情,思考和讨论了如何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传播福音的大问题,确立“服从国家,适应社会,融入文化”未来发展方向,显示出中国教会大有希望。其次,中国天主教的教区建设和教会成长,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是2009年(也将是长时期)中国天主教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第三,自2007年4月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理团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北京教区主教傅铁山逝世以后,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首长职务已空缺两年有余,因此,筹备和安排第八届中国天主教代表大会,尽早选举产生“一会一团”新一届领导成员,成为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主管部门2009年的重要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天主教作为全国5大宗教团体中最小的一个,其人数和教堂数已经有了最新调查和统计。据河北省天主信德文化研究所的统计,截至2009年12月10日,国内天主教会共有神职人员(主教、司铎、执事)3397位。全国10所大修院共有628位大修生。106个女修会有5451位发愿修女。全国有5967座教堂或祈祷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教友约5,714,853人。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教徒实际人数应高于600万人。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在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天主教也面临挑战。在神学思想研究方面,城市教会与农村教会存在许多差别,各教区具体局势存在不少差异,如何针对各地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可供地方参考的可操作性的福传建议,如何从国家与教会两者角度思考达成国家与天主教关系和谐的途径与手段,如何采取措施巩固和加强教会的团结等等,尚需进一步思考。蓝皮书认为,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和爱国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和工作透明度,及时巧妙智慧地回应海外呼吁,解答基层教会提出的问题,以便基层教会了解政策走向和未来工作重点,努力做到团结信友弘扬信望爱三德,在社会经济和文化道德建设领域多做贡献。

基督教两会深入基层与服务社会

《宗教蓝皮书》指出,中国基督教界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国庆60周年的各项活动的同时,更注意到本年度中国基督教会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深入各基层教会搞调研、为各地搞培训、开展和谐教会活动等方面。首先,中国基督教会热烈响应“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号召,在上海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人会议,就如何达到国务院宗教局提出的“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有序、教风端正、管理规范、安全整洁、服务社会”八项基本标准作了具体布置,强调发挥各地两会及两会系统教会的主体作用。其次,2009年全国一些省市的两会重视对基层基督教的调研。两会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加强与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基层教会的联系,增强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第三,两会把加强培训工作作为服务基层工作的切入点,走访基层教会,听取意见,并先后举办了四次全国性专门培训;第四,继续推动社会服务工作,支援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和后续救助工作,一些地方教会在为社会送医送药、关爱老人、儿童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第五,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改进文字事工;第六,全国两会扩大了与国际教会间的联系和交往。全年接待的来访国外正式团队41个,计448人次。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今后中国基督教会应更关注如何提高城市教会的牧养水平。中国教会牧养水平较低的一个原因是,牧师人数,特别是高素质牧师人数与教徒的比例,大大低于其他国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教会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原本中国基督徒主要集中在农村,随着大量的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基督徒转移来到城市,加之城市青年人和知识分子参加教会,不少城市教会已经人满为患,给教会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城市人口组成复杂,文化层次、经济状况以及年龄结构的不同,给教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教会发展的同时,中国基督教会也面临着农村教会萎缩,传道人严重缺乏等严重挑战,农村教会的现状也给异端邪说带来可乘之机,需要引起重视。 (三木)

中国基督徒人数约占人口总数1.8% 女性约占七成

《宗教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基督教徒数量在大部分地区发展较快。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基督徒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总体估计为2305万人。其中已受洗者1556万人,占67.5%,未受洗者749万人,占32.5%。我国女性基督徒明显多于男性。在基督徒群体中,女性约占七成(69.9%),男性约占三成(30.1%)。据了解,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国内首次公布全国基督教入户调查数据,也是宗教实证调研的重大突破。

中国基督徒数量发展较快 集中在东部和长江流域

《宗教蓝皮书》指出,在我国基督徒群体中,1965年以前信教的占3.0%,1966-1981年间信教的占5.7%,1982-1992年间信教的占17.9%;1993-2002年间信教的占42.4%;2003-2009年间信教的占31.0%。从全国范围看,1993年以来信教的基督徒占信徒总数的73.4%;除华南地区为52.9%外,各大区均在60%以上,东北三省达90.5%。

云南宗教发展立体交叉分布 多元宗教和谐共处

《宗教蓝皮书》在地区模式的探讨上聚焦云南。云南是我国民族成分最多、自治区域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省份,其多民族杂居、多宗教交织、跨境交往频仍的格局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云南全省人口约45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数1/3,但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从其宗教情况来看,云南全省共有437万余人信仰宗教,占全省总人口的10%以上,是全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俱全的省份,其中佛教三大部派集于一省乃云南所独有;除了上述创生性宗教之外,云南还存在有各种与民间信仰、原住民信仰密切关联的原生性宗教,在宗教分布上呈现出立体交叉分布的和睦格局。此外,宗教的跨境传播,跨民族、跨地域发展,在云南也比较突出。(本文来源:中国网 )

http://news.163.com/10/0811/15/6DQMQV3U000146BD.html
抽刀斷水 2010/9/28 16:22
《中國宗教報告2010》聚焦“雲南模式”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第三屆當代中國宗教論壇暨《中國宗教報告2010》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宗教報告》也稱為《中國宗教藍皮書》,主要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的研究報告組成,具有權威性、前沿性和原創性。2008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每年一次組織全國范圍的"當代中國宗教論壇",同時發布當年的《中國宗教報告》,為當代中國宗教問題研究的重要平臺和高端論壇。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家宗教事務局、國務院發展中心民族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科研局、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國西藏文化保護和發展協會,中國道教協會、雲南省宗教事務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政治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友好促進會40多位國內一流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圍繞中國宗教發展戰略轉型問題,結合宗教多元發展的新形勢,就中國宗教發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進行分析,探討構建宗教和諧與社會和諧的路徑與方向。

    《中國宗教報告2010》首次以三篇專題報告,在地區模式上聚焦雲南,探討民族和睦、宗教和諧的"雲南模式"。一是從宏觀戰略的高度把握當代雲南民族和睦、宗教和諧的態勢和特點,二是從宗教傳播的角度概括雲南模式,三是著眼于雲南多元宗教的生態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卓新平研究員執筆的《當代雲南民族和睦、宗教和諧戰略研究》,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深入總結了雲南民族、宗教工作的經驗,將"雲南模式"提高到戰略的高度進行研究分析。卓新平認為,雲南是我國探究民族、宗教和邊疆問題最有典型意義的省份。雲南全省人口約4500萬人,其中少數民族約佔全省總人口數1/3,少數民族分布地區約佔全省總面積的2/3以上。雲南是我國民族成分最多、民族自治區域最多、特有少數民族最多、跨境少數民族最多、人口較少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從其宗教情況來看,雲南全省共有437萬余人信仰宗教,佔全省總人口的10%以上,是全國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俱全的省份。其中,佛教三大部派(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集于一省乃雲南所獨有。除了上述創生性宗教之外,雲南還存在有各種與民間信仰、原住民信仰密切關聯的原生性宗教,在宗教分布上呈現出立體交叉分布、和睦相處的格局。此外,宗教的跨境傳播,跨民族、跨地域發展,在雲南也比較突出。卓新平提出,雲南多民族雜居、多宗教交織、跨境交往頻繁這一格局在全國頗具典型意義,研究總結雲南的民族、宗教發展態勢以及民族、宗教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將給民族邊疆地區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參照、示范和借鑒。

    在民族和睦戰略研究中,卓新平總結概括了雲南民族地區實施科學發展的特色:重視邊疆民族地區的建設性戰略發展,在25個邊境縣推出"興邊富民重點縣"建設;推進民族散居地區民族團結的示范性戰略發展,以點帶面促進民族散居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扶持縮小民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差距的戰略發展,加大投入加快其經濟社會發展;開展民族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或相補償的戰略發展,形成資源性、生態性的全新發展;擴大"香格裏拉"品牌效應、打造民族和睦之模范藏區的戰略發展,使之成為全國藏區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示范區;創立民族文化精品、扶持民族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戰略發展,以民族文化提供民族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民族地區快速崛起之制度、人才和教育保障的戰略發展,是雲南民族和睦關係戰略發展的獨特之處。

    在宗教和諧發展戰略研究中,卓新平總結概括了雲南多元宗教和諧共處的特點:在宗教認知上促進宗教和諧的戰略發展,以科學的認識和方法做好宗教的社會管理;在"積極引導"上爭取宗教和諧的戰略發展,發揮宗教在社會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在"依法管理"上落實宗教和諧的戰略發展,根據法律法規規范宗教活動和涉及公共領域的宗教行為;在"愛國愛教"上保障宗教和諧的戰略發展,不斷增強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在"社會建設"上實現宗教和諧的戰略發展,支援宗教界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慈善事業等。

    世界宗教研究所鄭筱筠研究員執筆的《宗教傳播及發展的雲南模式》,通過考察雲南宗教傳播運動及特點,總結出宗教傳播及發展的雲南模式。鄭筱筠指出,隨著雲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的新形勢,雲南宗教傳播雖然仍然會沿襲原有的一些傳播規律,但未來發展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少數民族空間分布格局的變化將對宗教發展產生影響;雲南宗教自身群體的組織性格及其社會影響力將會通過宗教對社會建設的參與程度而日益凸顯;網路宗教傳播的"雙刃劍"效應將使雲南宗教發展呈現出復雜化局面;探索適應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倫理",積極規避雲南省民族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合法性危機",將有效地處理好宗教倫理和民族社會資本的關係;雲南宗教信仰格局將會逐漸出現個人宗教信仰行為與社區(村寨)宗教信仰行為並列的現象;跨境民族文化及宗教交流將會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潮流而日益密切,巧用文化"軟實力"將可以全方位提升雲南宗教的戰略資源,凸顯雲南戰略地位。

    雲南省宗教局王愛國副巡視員的《雲南多元宗教生態報告》,首次運用宗教生態平衡的理論,考察分析一個省份的宗教現象。王愛國指出,在祖國大家庭中,雲南最具有自然環境、生物資源和人文歷史的多樣性,漫長歷史發展的形成了多民族、多宗教的社會現象,構成了"彩雲"般的多元文化。"十裏不同天,一山有四季,三個民族十個神",是對雲南自然環境、生物資源和人文歷史多樣性的生動寫照。王愛國認為,雲南多元宗教和諧共生的歷史與現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多種宗教和諧共處構成宗教信仰生態平衡;二是多神信仰與傳統文化提供了多元宗教相融並存的思想基礎;三是宗教生態平衡有利于抵禦境外宗教滲透。

    《中國宗教報告2010》重要亮點,是發布了世界宗教研究所課題組的《中國基督教入戶問卷調查的報告》。這份報告,是全國范圍內第一次由學術研究機構就宗教問題進行的大規模入戶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基督徒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1.8%,總體估值為2305萬人;在基督徒群體中,女性約佔七成(69.9%),男性約佔三成(30.1%);小學及以下的佔54.6%,初中佔32.7%,中專及高中佔10.1%,大專及以上佔2.6%。調查還顯示,近年來我國基督徒數量發展較快,在我國基督徒群體中,1965年以前信教的佔3.0%,1966-1981年間信教的佔5.7%,1982-1992年間信教的佔17.9%;1993-2002年間信教的佔42.4%;2003-2009年間信教的佔31.0%。在基督徒信教的主要原因中,回答"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教的佔68.8%,"受家庭傳統影響"而信教的佔15.0%。調查表明,歸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仰基督教的信徒佔60%以上。

    《中國基督教入戶問卷調查的報告》的發布,引起廣泛關注。雲南是這次"基督教入戶調查"的重點省份,其調查數據對研究雲南基督教發展狀況及有關工作,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完)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ontent_20663291.htm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