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 | 討論區 | 文庫 | 視頻 | IG | 手機版 | AMP手機版 | 简体中文

使用者工具

網站工具


奧利華史東

oliverstone.jpg

奧利華史東

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 1946 -),美國著名導演,憑《殺戮戰場》、《生於七月四日》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作品特色注重利用暴力對社會進行反思。

奧利華史東想要更多

採訪人 湯:湯姆.艾倫  提:提姆.萊斯
受訪者 奧:奧利華史東

湯:我想問你一個關於宗教的問題。你從小是天主教徒、猶太人、還是兩樣都不是?

奧:都不是,我從小信新教。在紐約時我返主日學,我曾是所謂的新教徒,雖然我不認為我算很虔誠。

湯:你在《天與地》用以下旁白作結語:「如果僧人是正確的,所有事情必然有因,那麼痛苦的恩賜就是使我們更接近神,教導我們軟弱時要強壯、害怕時要勇敢、混亂中要聰明、失去的要放手」,除了作為佛教的核心教義,同樣也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信仰之一。所以我想知道為甚麼你在這齣電影中給人的印象是對天主教存在敵意。

奧:敵意並非正確的用詞。任何一個佛教徒都會告訴你,無論是伊斯蘭教、印度教、天主教或任何其他的,任何在你身上有效的靈性生活都是好的。能讓你更接近自己內在本質的體悟,無論甚麼都是好的,它們一直對其他信仰高度包容。我認為我想表達的是,對於基督教堅持原罪和苦難,馮黎莉(譯註:《天與地》女主角)感到困惑,我亦感到困惑。如果你留意到,所有或大部分天主教圖像都是曾受折磨、釘子穿過身體的人。電影中所顯示的基督形象,簡單來說是一個受苦形象,這反映著湯米李瓊斯對生命的反應,相比之下,馮黎莉對受苦的反應並非折磨自己,而是改變。我認為佛教提供了某程度的靈活性,有能力改變電影中湯米李瓊斯無法改變的。他由在越南作為英雄,到返回美國後感受到美國社會和資本主義、即賺錢需要的壓力,他對自己施加巨大壓力,變得嚴苛。他非常嚴厲地批判自己,我認為這是來自基督教的教誨。而她能夠由在越南作為受害者,作為一個移民在這裡成為一個資本家,她成功而他卻失敗了。

提:最先有甚麼吸引你投入佛教?

奧:馮黎莉寫的書,它寫得很好。我是一名[佛教]學生,但不要認為我必定是個好學生。(笑)

提:你的確好像被你的電影過分吸引,有些人說那是你的生活方式。佛教會否為你的生活帶來平衡?

奧:當然會。是的,這是一個非常平衡和滿意的反應。我估計有十億人修習它,這並不像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小眾怪癖,它不是,它比基督更早。年輕時我在越南也遇見佛教,我們經過了許多寺廟,但真的不知道該處發生甚麼。當然,當我回到格林威治村後,有很多佛教儀式在進行,也有很多印度教,這在上世紀60年代非常流行。然後就是馮黎莉的書,曝光後,去過印度幾次,再與我的同事Rutowski去西藏。當我試圖加深對東方事物的體悟,這絕對對我有幫助,它使我更加意識到存在於世界各地、我們的敵對文化、媒體、新聞的文化、賺錢的文化、足球、拳擊、我們之間自己作為人類的行為、競爭力、達爾文主義,但在這裡似乎更生動。

資料來源

MovieMaker雜誌第12期[已離線],湯姆.艾倫、提姆.萊斯,2005-07-01,Adherents.com轉載,抽刀斷水譯。

奧利華史東.txt · 上一次變更: 2017/02/06 07:43 由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