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 |
伊斯蘭教:真主說:「我造神、人,只為拜我認我。」《古蘭經》51:56 又說:「籲!信者!爾其鞠躬、叩頭,敬事調養爾等之主,並作善事,望爾得救!」22:77。真主給人生命、性靈、本能、生存的條件,因此要拜主對他感謝。真主說:「我必置一代替者於地上……」2:30。代替者是指人類代替真主掌理世界,因此人類除拜主外尚須負治理世界,改進社會,為全體謀福利之責。 佛家: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在短暫生命中獲得虛幻的物質享受,人若親近善知識、止惡行善,補給善的助緣,就可改變不幸,增長福樂。人透過虛偽的現象界,放棄無常的假我,親證諸法空相的真我,謀求取消生死輪迴的苦惱,展現人生永恆、快樂的另一面。透過自己不斷修行,節節上升,由凡轉聖,由小向大,再由自利利他的菩薩階位,進趣佛果菩提,成為宇宙之大覺。 儒家:天本身在人之中具有生命力和決定性,人順天之性,回應天命,是人之為人的生存意義和天職。對天命的認同和領悟,意味著天人之間積極、親和關係的建立與確認。這是對天命之性的承接與順從,是人對其自身使命的自覺。「體天理立人極」,知天命的過程便是體認天命的過程,用自己的一顆心去體貼認知天命,達至天命與人生的合一境界。 莊子:人生的根據在於道,人是道賦予的,因此無例外地要遵從於道,所謂「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齊物論》。人的生命意義須與道相重合,所以人與人生的關係和物與道的關係是一致的。人對應於物,人生的意義對應著道。既然道賦予人以人的形體,賦予人以生命,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生命,就是「保身、全生、養親、盡年」《養生主》,即保養自己的身體,及全其生命,以盡天年。 易學:凡人的行為不能完全體現良知之天理,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凡人的人生意義在於純化自己的良知,使未實現的性理能實現於我們的性情之中,即是使性情與性理再度合一,達至聖人的境界。 思方學:在「人生的意義是甚麼?」這個問句中,「意義」一詞是指重要性或價值,它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而非絕對性的概念,它是相對於某些參照系而言的。問句缺乏明確的參照系,根本不知道要問甚麼,因此亦沒有一概而論的答案。 基督教:http://www.fundamentalbook.com/booklet10.htm 伊斯蘭教:http://www.islam.org.hk/big5/article/ReadNews.asp?NewsID=667&BigClassID=40&BigClassName=%EF%BF%BD%E7%91%9F%EE%AB%84%E5%9A%99%E8%B3%AA%EE%B2%8E%EF%BF%BD%E6%89%B3%EF%BF%BD&SmallClassID=43&SmallClassName=%E8%9D%B7%E6%9A%B9%EF%BF%BD%EF%BF%BD%EF%8B%A8%E7%8A%96%EF%BF%BD%EF%BF%BDSpecialID=0 佛家:http://www.wabala.org/wenzhu/articles/fo_jiao/ren_sheng.htm 儒家:http://www.confuchina.com/10%20lishi/lunyu%20tianming.htm 莊子:http://www.taoismcn.com/article/%E5%BA%84%E5%AD%90%E5%93%B2%E5%AD%A6.htm 易學:http://arts.cuhk.edu.hk/~hkshp/thesis/h96-106.txt 思方學:http://www.thinkerspace.com/node/99 | |
| |
唯意志主義/叔本華:意志是一種盲目的不可遏制的生命衝動,意志是世界之本,而人則是意志的最高體現者。個人受這種衝動的驅使,不斷產生慾望,慾望意味著欠缺和痛苦。因此人生不過是一場悲劇,並無任何意義。 快樂主義/伊壁鳩魯:人生的目的在追求快樂,快樂須保持長久,因此重視心靈的快樂,而非純感觀刺激所造成的快感。 人本主義心理學: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實現,人與生俱來就有這種動機,願意不斷接受挑戰,從失敗中得到教訓,願意主動接受環境的考驗。在過程中或許會有挫折,但是執著於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在自己的潛能充分展現後,能夠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綻放生命的光輝及生命的價值。 存在主義:http://www.horace.org/blog/2008/08/13/phil280-existentialism-%e5%ad%98%e5%9c%a8%e4%b8%bb%e7%be%a9%e5%93%b2%e5%ad%b8/ 唯意志主義/叔本華:http://blog2.eastmoney.com/ykcyy,938443.html 快樂主義/伊壁鳩魯:http://www.geocities.com/bookallday/philosophy4.htm 人本主義心理學:http://blog.udn.com/frogbert/140817 | |
| |
从中发现这是最犀利的--------------真主說:「我造神、人,只為拜我認我。」 | |
另外謝謝逆源的鼓勵。其實我一邊做搜集,從中也漸漸了解各大主流思想,因此過程中都能獲益良多。 這輯暫告完成,下一輯我想找找比較「快樂」。 | |
| |
| |
在我搜集其他學說時,我發現其他學說所用的文字偶有艱澀,往往令基督教中有心人有機會歪曲,從而「引導」某些人認為只有基督教才是唯一的答案。因此,我希望收集並重新以最簡潔的文字來表述其他思想對某主題的解說。 | |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在短暫生命中獲得虛幻的物質享受,人若親近善知識、止惡行善,補給善的助緣,就可改變不幸,增長福樂。人透過虛偽的現象界,放棄無常的假我,親證諸法空相的真我,謀求取消生死輪迴的苦惱,展現人生永恆、快樂的另一面。透過自己不斷修行,節節上升,由凡轉聖,由小向大,再由自利利他的菩薩階位,進趣佛果菩提,成為宇宙之大覺。 但只要家父和家母沒有性交,什麼宇宙大覺,其實關我义事? 或: 凡人的行為不能完全體現良知之天理,從道德的角度來說,凡人的人生意義在於純化自己的良知,使未實現的性理能實現於我們的性情之中,即是使性情與性理再度合一,達至聖人的境界。 但只要家父和家母沒有性交,我連人的境界也不須達致,点解要求我達至聖人的境界? 所以,性交才是您喜好的根源嘛 | |
| |
例如,尊駕食飯的意羲同令尊食飯的意羲應該不会有太大分別,無須研究抽曾祖的食飯意義吧? | |
性交是為增加人口而來的 增加人口是為了爭強物種覓食能力而來的 增強覓食能力是為了細胞新陣代謝而來的 細胞新陣代謝是為了質能亙換而來的 所以人生的意義就是色空之間的事情 | |
| |
你參透不了色空之間無問題 退一步研究質能亙換也很有益處 | |
| |
真係講開至講 雷曼在環球都有業務 點解近日只有香港債卷持有人上鏡? | |
| |
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selfish_gene/gene04.txt 印度教:「梵我合一」,人生的目的,就是透過在心智上進行多方面的修養,控制自己的感官,摒虛幻不實的物質世界,使人的本我與梵(宇宙精神)合一,至此便可以擺脫痛苦的世世輪迴,進入神妙而又銷魂的純粹極樂狀態。 http://www.hudong.com/wiki/%E5%8D%B0%E5%BA%A6%E6%95%99 | |
原帖由 抽刀斷水 於 2008-10-9 00:33 發表 都說「存在先於本質」,幹嘛還繼續本體論式的去談人性本質! [ 本帖最後由 龍井樹 於 2008-11-6 15:01 編輯 ] | |
Besides, there is not concept of happy in Holy Bible and Chinese phil. Joy is not meaning happy and Chinese phil have no 'happy' concept at all. By Humble |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