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人工智能與上帝

哈佛專家 2023/2/26 22:19
編譯 吳旻樺 綜合報導 2022/06/09 16:07 1689
人類試圖再「造神」?小心!過度依賴人工智能,成為取代神的新宗教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越發先進,高科技機器出現,人們開始陷入「崇拜」高科技,當越來越依靠人工智能時,是否已輕易塑造了21世紀的巴別塔?

    而「元宇宙教會」的出現,是否落入人類「再造神」的一種新宗教?當科技與聖經看似產生碰撞,值得我們以理性思辨探討。

高科技和人工智慧,正迅速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督教郵報》專欄作家華萊士·亨利(Wallace Henley)說,如果我們不小心,很容易進入「危險領域」:一個不太人性化、容易忘記上帝卓越地位的世界。

「危險領域」:一個容易忘記上帝的世界

亨利曾公開指出,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可能會讓人們遠離承認上帝的至高地位,忽視擁抱或親近上帝的權利。

「此際,正在我們忘記上帝,漠視祂主宰的權柄和基督徒的責任之時,也同時在開發這些取代祂的機器,」亨利說,「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提供悠閒、便利的社會世界,但也是一個缺乏信託、依靠上帝的世界。」

現在手機、3C產品隨手可得,人工智慧所開發的Apple Siri、Google Assistant和Amazon Alexa等語音智能,可以輕易地用語音控制或一指按鍵,操控家中各樣電器設備,人工智能已經儼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任何疑問想要找答案只要上網搜尋,找地點就用GPS地圖系統;設定各種APP軟體、運用醫美微創技術、車輛自動駕駛系統等,都是人工智能輕鬆辦到的,人們越來越高度依賴科技了。

人類試圖再「造神」嗎?

搜尋、回答問題和提供建議,大多數人都已習慣「一指」搞定,也就能掌握所有解答,許多人也期待著有一天,機器人會修理這個、執行那個。然而,除了物質層面外,在精神層面,我們能期待人工智能嗎?

危險的是,當科技快速演變,讓虛擬世界變成一個令人上癮的平行宇宙,在視覺快速移動、色彩鮮豔、身歷其境的環境下,人的心理健康受影響程度不得而知。

當人們過度投入人工智能的商業操控,反而無法專心於實際生活時,是否也塑造21世紀的巴別塔,落入人類試圖再「造神」的誘惑裡?

福音音樂執行長馬奎斯·布恩(Marquis Boone)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創造了「JC」,一位利用高科技合成的人工智慧福音音樂藝術家。這個「非人類」的電子歌手,利用高科技合成美妙的讚美歌聲,創造出無數聖經之愛(Biblical Love)的福音音樂,也成功地將人引回到上帝面前。

而當越來越多人開始「崇拜」這些非人類歌手,甚至「取代」上帝的地位時,他說,這並不是我們樂見的。

    你是否發現自己每天花在智能手機時間,比花在上帝身上的時間更多?

    奎斯·布恩提醒,「當我們在無感的情況下,甘願如此徹底花時間『奉獻自己』時,我們就處於危險的境地。」

    news-details

    人工智能或聖經智慧,如何相題並論?(圖/ Shutterstock)

聖經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談論「智慧」

隨著人工智慧AI成為人們關注的議題,「智慧」被廣泛引用為人工智能的特徵,牛津大學學者尼克(Nick Bobstorm)說道,他將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包括科學創造力、普遍智慧和社交技能,都比最優秀的人類大腦,更聰明、且更有智力」 。


當然,當談到人工智能的未來本質時,仍然有許多不確定性及可能性,但不可諱言,許多人對人工智慧極為推崇,被視為一種高水平的知識或智力。

那麼聖經是怎麼看待「智慧」呢?以3個層面談論:

1. 智慧與智能截然不同

根據聖經,智慧無法僅以「智力測驗向度Spectrum of Intelligence」來定義。例如,人工智能定義的「螞蟻」,會被認定其微不足道,甚至是不起眼、智力極低的生物;相對來說,聖經中的螞蟻,因勤於儲存食物的方式,被比喻為聰明、勤奮的學習榜樣,因小小螞蟻的智慧都是神所創造的。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5)

人工智慧與聖經智慧不同,主要原因是AI人工智能,必須根據已知的資料庫設定,才能採取對應的行動。但人已知的知識有限,正如所羅門王向耶和華所求的,從神而來才是真正的智慧。

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列王紀上 3:12)

再看申命記中描述智慧(chokhmah),是聖經希伯來語單詞,於英語聖經版本中被翻譯為智慧( LXX σοφία sophia , Vulgate sapientia ),描述以色列按照上帝給他們的引導和指示行事。新約聖經中,耶穌也在登山寶訓中明示同樣的智慧。

所以你們要謹守遵行;這就是你們在萬民眼前的智慧、聰明。他們聽見這一切律例,必說:這大國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聰明!(申命記4:6)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馬太福音 7:24;26)

2. 神的智慧不等於世界的智慧

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也明顯提出,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的眼中是愚拙的。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哥林多前書 3:19)

神的智慧有其獨一性,是需要勤奮的基督徒,長久以敬虔的心,虔讀聖經並默想禱告而得。

當我們更深入認識上帝時,能夠更了解祂的作為,尤其,為世人之罪而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基督,是猶太人眼中的絆腳石(skandalon來自希臘語σκανδαλον),而其白白的「代罪」恩典,是人工智慧永遠無從理解的。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23-25)

總而言之,完美的智慧並不是一個超強大的AI所能實現的,而將聖經智慧實現出來的耶穌基督,祂就是上帝的力量和上帝的智慧。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哥林多前書1:30)

3. 智慧永遠不是跟隨基督的先決條件

神學史哲學碩士Calum Samuelson認為,科技世界對智能的理解及表現,仍在起步初階。因短時間內有爆炸性的資訊量,容易讓人腦失去靈光,驚嘆於人工智能發揮所呈現的成果,而忽略了許多其他AI「難以量化」的表現。

不管我們如何選擇理解智能或智慧,顯而易見,「高智商」並不需要成為耶穌門徒的「門檻」。聖經福音書記載,耶穌選擇漁夫作祂的門徒之一,當時社會時空下,也有勤讀律法書的法利賽人及文士,可見耶穌關心的不是智商,而是簡單的順服而跟隨。

以「犧牲」來舉例,不是犧牲才稱為智者,而是,以犧牲作為智者運用神的智慧,而能真實的活出實際的行為。舉例來說,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可能非常清楚為他人犧牲自己,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傷害或不好的後果,所以拒絕這樣做;然而,若是一個從神得到智慧的人,明確知道是出於上帝的心意,他無論如何都會採取行動。

人心為上帝而造

雖然,人工智能已經充斥於生活中,為人們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


事實上,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人工智能是什麼,甚至它是如何運作的;更深的層面是,人工智能是否能簡單順從而明智地,做出上帝要求而「無法理解」的犧牲?

人的心是上帝創造的,為上帝而造,只有上帝才能充滿它。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道書3:11)


(參考資料:CBN、evangelicalfocus)
哈佛專家 2023/2/26 22:20
人工智能既能傳講又能歌唱,為何不能敬拜上帝呢?
研究人工智能的神學學者解釋為什麼讚美敬拜至高的上帝需要人的肉身。
徐西面| 2022年9月2日


如果你有機會訪問日本東京的高台寺,一個名叫Mindar、身高6英尺4英寸、體重132磅的機器人和尚可以為你提供25分鐘的《心經》佈道。Mindar的佈道能力表明,在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AI)機器人可能會大面積取代人類宗教領袖。

基督教會可能很快就必須考慮,人工智能和智能機器會如何塑造教會的敬拜。一個實際的例子是馬奎斯·布恩公司(Marquis Boone Enterprises)創建的人工智能基督教音樂創作器。基於軟件算法,這款人工智能詞曲創作器能識別歌曲的不同模式,並通過複製模式創作新的歌曲。

但是,人工智能複製宗教服務元素的能力,是否意味着它有能力敬拜或帶領宗教聚會?還是我們的身體和意識之間的關係賦予我們一種獨特的能力,可以來讚美那一位按着心身合一來創造我們的上帝?

身心永不分離

對與人類同水平人工智能的希望,以及對將來會出現人工智能機器人傳道人的擔憂,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以下信念:人類的意識可以通過復刻人腦來再現。在過去幾十年裡,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開發了人工神經網絡(ANNs),也被稱為模擬神經網絡。這些神經網絡是硅基系統(而人腦是碳基系統),由許多相互連接的節點組成。這些節點模仿生物神經元,在人工智能系統中共同運作,來執行人腦的功能。

那些支持有意識之人工智能的人,將人工神經網絡和人腦視為電腦。他們往往模糊人類意識和人工意識之間的區別。例如,一些計算式大腦模型的倡導者甚至認為,意識主要是指人類內在的信息處理。因此,如果人工智能可以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處理信息,那麼人類意識的基本特徵就可以在硅基系統中得到實現。

人工神經網絡的確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神經網絡的簡單模擬結構,而計算式模型的倡導者正確地指出了大腦和意識之間的密切聯繫。然而,模擬絕不等於再現——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對人類神經網絡的模擬,並不完全等同於人類神經網絡,而且人腦的功能也沒有通過人工神經網絡得到完全的複製。

人類神經元的許多方面仍有待探索,如神經元之間的多層次互動和大腦中神經網絡的確切數量。當然,人們可以堅守這樣的信念:科學技術的指數級進步,最終將幫助人類獲得關於生物神經元的運作和系統的全面知識。儘管如此,計算式人腦模型的支持者們仍然需要解決一個基本問題:硅基的人工神經節點是否與人類生物神經元相同?

許多開拓人工智能跨學科研究方法的學者,都建議區分人工神經節點和生物神經元。例如,認知科學研究員瑪格麗特·博登(Margaret A. Boden)在《人工智能:它的性質和未來》(AI: Its Nature and Future)中認為,人工智能在其硅基系統中可以模擬但不能例示新陳代謝,因為它缺乏維持生物體的“生化物質和能量交換”。她認為,儘管機器人有能量儲存,但這種能量的使用,完全不同於新陳代謝的“連鎖生化循環 ”;後者需要碳基生命的生物體才能實現。只要意識和思想需要生命——而生命反過來又使新陳代謝成為必需——與人類同水平的人工意識或有意識的人工智能就不可能。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未來簡史》對人工和自然之間的區別提出了挑戰。赫拉利將有機體——包括人類——認定為算法,並將算法定義為“一套有條不紊的步驟,可用於進行計算、解決問題和達成決定”。赫拉利關於人類的算法式描述表明,人類生物算法中發生的事情可以在硅基算法(例如人工智能系統)中再現。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赫拉利的觀點是正確的。安東尼奧·達馬西奧(Antonio Damasio),一位神經科學領域的泰斗,在他的《事物的奇怪秩序》(The Strange Order of Things)中爭辯說,把人性當作算法的理論是誤導性的,甚至是錯謬的。

他說:“算法是公式,是配方,是構建一個特定結果之步驟的枚舉。”他又道:“包括人類有機體體在內的所有生物有機體,是根據算法構建的,並使用算法來操作其遺傳機制。”但是,達馬西奧認為,生物體“不是算法本身”。組織、器官、細胞和其他生物及物理元素,不能簡化為純粹的算法代碼,但它們對有機體來說至關重要。

博登和達馬西奧都強調人類的碳基物理性對人類意識的重要性。人類有意識的生活永遠不會獨立於人類的生物條件和物理身體——這就是人類意識和人工意識的區別。此外,他們對人類物理性的強調,也與許多神學著作中對人的身體在基督教崇拜中之作用的強調形成了共鳴。

身體與靈魂

請考慮一下人類如何與自身之外的世界互動吧!人的靈魂不能脫離人的身體,單獨與物質世界直接互動。人的靈魂總是通過人的身體接觸四周的實在。這樣,人作為一個整體——包括屬靈的和物理的維度——與世界互動。

因此,羅馬天主教禮拜儀式神學家愛德華·吉爾馬丁(Edward Kilmartin)在《基督教禮儀:神學與實踐》(Christian Liturgy: Theology and Practice)第一卷中建議,人的身體應被視為“人類靈魂的真正象徵”,並且人就是具身化的靈魂(embodied spirit)。正如吉爾馬丁提醒我們的那樣,人身體的這種象徵意義對教會很重要,因為上帝臨在於禮拜聚會中,而教會以肉身的方式對上帝作出群體性的回應。

吉爾馬丁從天主教立場對基督教禮拜儀式中的身體象徵的描述,與荷蘭新加爾文主義神學家亞伯拉罕·凱波爾在《我們的敬拜》(Onze Eeredienst)中,對人類在敬拜中的身體行動的強調彼此呼應:

跪拜本身只不過是讓你的身體擺出一個姿勢,象徵著靈魂在上帝的威嚴面前鞠躬敬拜。這首先不是為了讓身體傳達靈魂內在的事物,而是為了通過身體和靈魂的和諧合作,加深和加強靈魂的行動。

顯然,在談論人在禮拜儀式中的行動時,我們必須保持一個整全性人類的形像。人身體的象徵意義反映了人作為一個合一的整體,如何在敬拜中尊拜和榮耀上帝。也就是說,人對禮拜行動的意識,取決於非物理性的靈魂及其具身的合一。

這些有意識的禮拜行動標誌着全人面朝上帝祂自己的重新定向。尼古拉斯·沃爾特斯托夫(Nicholas Wolterstorff)有以下中肯的論述:

在敬拜中我們與上帝面對面。當我們敬拜上帝時,我們對上帝不可超越之偉大的承認,在定位上是朝向上帝的。我們相應地擺放我們的身體:我們跪下、我們鞠躬、我們站着、仰臉舉手。沒有任何受造之物可以成為我們屈膝跪拜的對象;我們只在上帝面前屈膝跪拜。

在敬拜中,我們有意識地在屬靈層面和身體層面,面朝上帝的自我重新定向。每一個禮拜行動都代表着我們的靈魂和身體之間的和諧,每一個行動都在我們對上帝的敬拜中有其意義。

博登和達馬西奧對人類碳基物理性的強調,對於理解敬拜中的全人有何意義?此意義就是:敬拜成了一個處境,人工智能機器人和人類之間的區別在其中凸顯出來。

當然,像Mindar這樣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可以在禮拜的過程中講出優美的道、唱出動人的歌。但是,我們在這裡應該要注意的,並非人工智能機器人。相反,我們需要把注意力集中於教會的公共敬拜本身。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參與禮拜的施動者都應該是一個敬拜者,就是藉著唱讚美詩、禱告或聆聽上帝聖言不斷向上帝重新定向的人。若是如此,一個聲稱有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就應該能夠在敬拜中,按着整全的人所能做的一樣,讓自己朝着上帝重新定向。

這就是碳基人類身體的重要之處。

在敬拜中,人類的神經元和肉身元素與人類的靈魂合作,從而我們全人有意識地讚美和尊崇上帝。正如博登和達馬西奧所描述的,碳基人類和硅基人工智能之間的根本差異,表明人工智能機器人不能像人類那樣有意識地回應上帝的恩典和榮耀,人工智能機器人也不能以人當行的方式,引導人類敬拜上帝。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需要避免把敬拜中人類意識中的非物理屬性,簡化為物理的特殊性和屬性。人類敬拜者和人工智能敬拜者之間的區別,不僅在於人類的碳基生物條件。確切而言,身體和靈魂在敬拜上帝時都發揮着各自的作用。

我們對敬拜之意識的基礎,不僅有身體的行動——包括我們大腦中的神經生物的處理過程,而且還有我們被聖靈之工感動的靈魂。例如,當歌唱《奇異恩典》之時,我們有意識地在唱,因為我們的嘴在唱這首歌,我們的大腦在產生和控制相關的神經活動,我們的靈魂也被聖靈點燃。這一切共同支撐着一個有意識的敬拜者。

我們現在是否已經接近創造出有意識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是的。人工智能技術生產的機器人能夠以模擬的方式執行人類意識的一些功能。在許多情況下,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執行比人類更強大的功能。

然而,我們將永遠處於 “接近”的狀態,永遠不能以人工意識完全取代人類意識。基督徒的敬拜是說明此點的一個極佳背景,能幫助我們看清我們碳基的身體,連同我們人類的非物理特性,如何區分了人類敬拜者與硅基人工智能“敬拜者”。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工智能可以“指教”我們,應如何並為何在敬拜中注意我們的身體動作,在真理和靈中,將我們的碳基身體獻給我們的上帝。

徐西面是愛丁堡大學神學系肯尼特和伊莎貝爾·莫里遜(Kenneth and Isabel Morrison)神學和人工智能倫理學博士后研究員。

翻譯:Sean Cheng

[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and 简体中文. See all of our Chinese (Traditional) (繁體中文) coverage. ]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 ... p-body-zh-hant.html
哈佛專家 2023/2/26 22:21
達賴喇嘛談人工智能:機器再複雜也由人類情緒控制
By
vot.org
15 9 月, 2018

【西藏之聲2018年9月15日報導】達賴喇嘛尊者在阿姆斯特丹出席“慈悲與科技”專題座談會。在觀賞了主辦方展示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後,尊者強調,自己認為再复雜的科技機械,也無法超越人類更為複雜的思維能力。談到透過科技提升人類壽命的議題,尊者評論說,生死為自然規律,比延壽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的一生有意義,去行善避惡。

今天(9月15日)上午,達賴喇嘛尊者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新教堂出席“慈悲與科技”專題座談會。這一座談會包含兩場主體討論,分別為“機器人、遠程呈現,以及人工智能”、“疾病、衰老,以及健康”。座談會全程由達賴喇嘛官網直播。

在第一場座談會上,主辦方安排一名因病從小失去雙臂、在科研公司幫助下獲得機械手臂的女孩與尊者對談。

在聽聞這名女孩借助科技手臂重獲自信的故事後,達賴喇嘛尊者評論說,先進機械固然值得讚歎,但控制機器的不是機器,而是人類,並且是人類的心念、情緒。最終,建設性的正面情緒,能夠讓人的行為也具備建設性;憤怒情緒則會導致破壞性行為。

尊者表示與現代心理學專家接觸,發現現代文明建立於物質之上,大家關注的也多為感官層面的覺受,而不是內心層面的覺受。

另一名因身體原因而透過機器人與尊者進行遠程接觸的女孩提問,是否有可能出現一位女性達賴喇嘛。尊者表示首先要確定的是:藏人是否認為達賴喇嘛轉世制度有必要延續下去。如果認為應該終止,那麼下一世是男是女也不再需要討論。如果屆時這一制度仍然存在,那麼依照實際情況,若女性達賴喇嘛在佛法事業上具有更好的效果,那麼就不能否定這一可能。

尊者在今天的座談會上也強調,不論再怎麼複雜精密的機器,也無法替代人類的智慧。但尊者表示歡迎各方來證明這是錯誤的評斷。

第二場討論主題為“疾病、衰老,以及健康”,主辦方問尊者是否希望長生不老。尊者回答說,長生不老是不符合實際的期望,不論借助任何途徑,一個人的壽命也絕無可能超過兩百歲。如果持有太多不現實的期待,就會面對更大的失望。

在被告知現代科學技術可以讓動動物恢復年輕,尊者鼓勵各方繼續研究,但同時也指出,人的出生與死亡是符合自然的規律,因此自己不認為延壽是重點,真正的重點在於有意義地度過一生,避惡行善。

此外,昨天(14日)尊者抵達鹿特丹,與4名聲稱受藏傳佛教上師性侵的弟子,進行約20分鐘的會面,接收了他們遞交的受害者書面證詞。有媒體報導指出,這四人在會後表示,達賴喇嘛表示會對此事作出行動,將在定於今年11月的藏傳佛教各傳承領袖會議上討論。

另據達賴喇嘛官網公佈的消息,明天(9月16日)尊者將同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理事會會長理查•基爾(Richard Gere)對談,而後發表公開演講“為什麼慈悲在我們的困境中必不可少”;9月17日,尊者將向信眾教授格西朗日唐巴所著的《修心八頌》。
哈佛專家 2023/2/26 22:22
我不會參加討論。謝謝。
上流寄生族 2023/2/27 01:15
我不會參加討論。謝謝。
哈佛專家 發表於 2023/2/26 22:22
你惊?
哈佛專家 2023/2/27 03:11
不是驚人工智能,而是驚共產黨驚到精神失常,思考力嚴重退化,所以不敢辯論。謝謝。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