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為科學最大盡頭是神學的人,過度高估了人類的認知能力,低估了神的龐大。 莫講話科學的最大盡頭不是神學,就連全面的宇宙學也不一定達到。 有人認為,科學方法,強調驗證或證偽,所以,科學的最大盡頭,應是人類最頂尖最大潛力的可驗證的認知智慧。不過這定義又值得爭議,因為沒有科學能完全100%確定永遠準確,不能100%驗證成功或證偽成功。更準確的說法是,科學是大體上證實或證偽。不過再更準確是,科學是理論上可證偽,而 SO FAR還沒有發現有明顯錯誤或例外的學說。 科學永遠受制於人類的集體認知框架,所以科學的盡頭不會是神學。  | |
  | |
 法律受制於金錢:因為法官和警察要出糧,要吃飯,無糧出做計無太多人會願意做警察或法官。所謂有錢駛得鬼推磨,其實鬼見錢不會心動,但法官或警察會。所以打擊貪污永遠是一件很偉大且很困難的工作。打擊貪污要挑戰金錢權威,難度極高。 金錢受制於科技:金錢是人類的交易物,它的功能,不能超越科技的界限。 科技受制於科學:科技是人類按科學的理解後,發明的工具或技術,來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因此,科技受制於科學,不能超越科學的範圍。 科學受制於人類集體的頂尖智慧:科學是人類對自然和社會的理解,通常是來自人類集體最佳、最頂尖的集體理解。 科學發展受制於人類集體智慧的最大潛能:它永遠不能超越人類集體智慧的最大潛力。  | |
 不過,本身人工智能以及所有社會制度,它們的本質都是人類集體智慧的產物,所以它是人類集體智慧的一部分,所以仍然是受制於人類集體智慧最大潛力。但 AI 可以擴展人類集體最高的潛力。 至於人類集體最高潛力的極限是多少,目前是未知。 如果到有一天,數千年也沒有甚麼的變化,而且制度不斷變也沒有改進,就是估計到了極限。 不過你可以反駁: 中世紀沒有變化, 後來也有大改進. 但我會這樣回應: 中世紀科技有進步, 只是速度比現代慢。而且中世紀沒有制度上的大變。我指是,當各國制度不斷改變,不斷試圖改進,努力數千年,但最終也沒有大突破,估計就到了科學最大潛力了。  | |
  | |
 你似乎把「神學」與真理畫上等號了。神學只是人對天主、對真理的回應而已,有些回應是正確的,有些回應是錯誤的,但都是回應,都是神學。人類在科學研究中發現了神的大能,然後用有限的腦袋去繼續猜測、繼續追尋無限的神,得出了自己的神學觀點,這不是一個是不是的問題,而是天主肖像在人身上所發揮的功能,儘管這功能因原罪易受到了嚴重的損壞。  | |
 如果有人認為科學中能發現神的大能,如果他願意把他的觀點向世人分享,那麼,必定會有其他人(包括信神的科學家,以及非信徒)指出他的看法是純粹猜想甚至幻覺,最少指出他的科學哲學詮釋不是科學及哲學界共識。  | |
 如果你話見到神的創造,看到樹木就見到神的創造的話,那麼,文盲的LAYMAN也見到神的創造。 在這點上,科學不比文盲和LAYMAN強。  | |
 那麼,科學就讓他看到神的偉大。 如果不相信,看到花草樹木,就看到神的存在。 那麼,這個科學家或科學學習者便會說,科學看不到神,科學無法證實神的存在,因此科學證明了無神,科學無神論是正確的。 因此,科學沒有改變人類神學觀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