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翻譯:The God Delusion -------- Preface

kamincuhk 2009/1/21 13:05
本帖最後由 kamincuhk 於 2009/1/21 20:15 編輯

      因為現在尚未有人把這本書翻譯成中文並發行,所以本人即管略盡棉力,希望大把同心合力,把這本書譯作中文,以饗華文界讀者。本人英語水平非常有限,若有指正,歡迎之至。希望大家多多鼓勵!

本人網誌:
http://hk.myblog.yahoo.com/kamincuhk/article?new=1&mid=55



《上帝迷思》 The God Delusion     作者 Richard Dawkins

序言




        我的妻子Lalla還是孩子時,她厭惡就讀的學校(譯者按:教會學校)並渴望離開。很多年後,二十幾歲的她跟父母透露這不快的往事,她的母親嚇呆了道:「親愛的,為甚麼你當初不跟我們說?」Lalla的答案正是我今日同大家說的:「我不知我可以說不。」

        我不知可以說不。



        我懷疑,其實是我肯定,這裡有很多人談起宗教或其他事情都有不愉快的回憶,或者憂心這種念頭是邪惡的。(譯者按:他們認為對信仰產生懷疑是邪惡的。)人們隱約都想擺脫父母的宗教,並希望真的做得到,可是從未意識到脫離父母的宗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如果你是一個這樣的人,這本書就適合你了。這本書打算引領大家醒覺一個事實:無神論者是勇敢的,光彩的,是擁有實在抱負的人。你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均衡的,道德的,擁有智慧的無神論者。這是第一個我引領大家醒覺的訊息。以下我會進一步引領大家三個醒覺的方向。


        2006
1月,我出席英國電視(4)的一個有兩部分的電視節目,名為「一切罪惡的根源?」我不喜歡這個標題。宗教不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沒有一樣東西是所有某些事情的根源。(譯者按:根源都是複雜的。)但我感到欣喜的是,第四台在國營報章的廣告中有這樣的畫面:曼克頓的剪影加上一個標題「想像一個沒有宗教的世界」。聯想起甚麼?凸出的世貿中心雙子塔。


        約翰連儂(John Lennon)有一首歌叫做「想像」(Imagine),想像一個沒有宗教的世界,想像沒有自殺式炸彈,沒有911,沒有7/7,沒有十字軍,沒有「獵巫」,沒有「火藥陰謀」(譯者按:事件發生於1605年的英國,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的血腥衝突),沒有印第安人的種族隔離,沒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戰爭,沒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回教徒的大屠殺,沒有視猶太人為「殺死基督的兇手」而迫害他們,沒有北愛爾蘭的「麻煩」,沒有榮耀的殺人,沒有衣著光鮮的電視福音傳道人欺詐易受騙者的錢財(「神想你付出直至它受傷」)。想像沒有塔利班炸毀古代的佛像(譯者按:巴米揚佛像),沒有把褻瀆宗教者公開斬頭,沒有婦女只因展露一寸皮膚而犯法遭鞭打。附帶的說,我的同事Desmond Morris 跟我提及約翰連儂那首莊嚴美麗的音樂,在美國演出的時候,那一句「亦都沒有宗教(and no religion too)」有時會被改掉,其中一個版本,竟然是如此厚顏無恥,改作「以及只有一個宗教(and one religion too)」。(譯者按:美國人真的希望世上只有一個基督教,而沒有其他的宗教。)

        或者你會覺得不可知論是一個合乎理性的立場,但無神論卻只如同宗教信仰一般的武斷?(譯者按:意謂相信有神與相信沒有神都是一種信仰,而非理性思考的結果) 如果是這樣,我希望本書的第二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通過說服你「上帝假想」(譯者按:認為上帝是假像的設想)是一個關於宇宙的合乎科學的假說,讓你應然地以懷疑的心態去分析上帝的存在,如同處理其他問題一樣。或許哲學家和神學家曾經告訴你,信仰上帝是合乎理性的。如果你這樣想,你或者會喜歡第三章「上帝存在的爭論」。支持上帝存在的證據是非常顯著的脆弱。如果你真的認為上帝一定是存在的話,否則就不會有世界,否則就不會有生命。你會問道,這裡有豐富的多樣的物種,不就是被「設計」出來的嗎?如果你循著這個方向去想,我希望你可以在第四章「為甚麼這樣肯定沒有上帝」獲到啟蒙。根本就沒有一個設計者,人們誤將「設計」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管是宏大的經濟運作還是另人歎為觀止的達爾文的天擇。還有,當運用天擇來解釋世界出現局限時,就提出比較容易理解的「起重機」比喻,來幫助我們去理解宇宙的本身。「起重機」的力量,正如天擇,是我四個要醒覺的觀點中的第二個。

        或者你覺得一定有一個上帝或眾神,因為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告訴你在每一個人類文明中,有信仰的人都是佔大多數。如果你深信如此,請你參考第五章「宗教的根源」,解釋為何信仰會普遍存在。或者你會問,人類是否需要宗教信仰給予正確的道德規範呢?我們是否需要上帝來使我們行善呢?請你閱讀第六和第七章,看看我們為甚麼不需要上帝。你是否仍然有點兒覺得宗教對於世界是好東西,即使你不再信仰宗教?第八章將會引導你去思考宗教對於世界不是一個好東西。
抽刀斷水 2009/1/21 14:41
我之前問過,根據版權管理人 Associate Brockman, Inc 的電郵,中文版權已售予H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但至今仍未見其出品。
kamincuhk 2009/1/21 15:32
台灣的時報、遠流等出版社沒有洽談版權嗎?
大陸翻譯的質素,跟台灣差一大截。
抽刀斷水 2009/1/21 15:47
3# kamincuhk
已PM了給你。
kamincuhk 2009/1/21 20:12
        如果你對自小接觸的宗教感到困惑,就值得去問你自己為何會有這種不安的感覺。答案是,困惑通常都是來源於小時候的灌輸教導。如果你信仰宗教完全是因為你的父母也信仰同樣的宗教;如果你出生於美國的阿肯色州,你會覺得基督信仰是真理而伊斯蘭教是錯誤的;假如你出生在阿富汗,你的想法將完全相反。你是兒童灌輸教導的受害者。假如你生於阿富汗,就要作出適當的修正。

       第九章的主題是有關兒童的宗教的一切事情,這亦都包括我提出的第三個要醒覺的觀點。就正如女性主義者當她們聽到「他(he)」而不是「他/(he/she)」或者「男人(man)」而不是「人類(human)」時會感到刺耳,我希望當大家聽到「基督教兒童」或者「回教兒童」的語彙時都會感到同樣的刺耳。你喜歡的話,可以說「基督教父母」或「回教父母」。但當你聽到任何人說起「基督教兒童」或者「回教兒童」,請你制止他們,並禮貌地指出兒童未有夠大年紀去理解宗教的事情,就正如兒童未能夠理解經濟和政治一樣。準確地說,我的目的是引起醒覺。我義無反顧地在前言這裡和第九章提及這些事情。我再重申一次,這個世界沒有回教兒童,只有回教父母的兒童。對小朋友來說,是否信奉回教實在太早決定了!我們不應該再這樣聲稱那是一個回教兒童,同樣也不能聲稱那是一個基督教兒童。

       本書第一章和第十章首尾呼應地說明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恰當地理解這個壯麗的真實世界,而不須變成宗教信仰。可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宗教卻不適當地取代了這個富有想像力的角色。
  
       我第四個要提出的醒覺就是:身為無神論者是值得自豪的。無神論者不應感到羞歉,反而應該驕傲!獨上高樓,展現遠大的目光。無神論經常表現出一種健康而獨立的思維,更確切的是一個健康的思維。其實有很多人心底裡知道自己是無神論者,但他們不敢承認自己是無神論者的這個身份,即使跟相熟的人,甚至是跟其他的無神論者。某程度是因為「無神論者」這個名詞徹底地被加上恐怖和令人怕害的標籤。第九章引用了演員Julia Sweeney在戲劇的一個小插曲,當她的父母從報紙中發現原來女兒變成了一個不相信上帝的無神論者,母親驚訝地尖叫:一個無神論者?(An ATHEIST?)(譯者按:在宗教氣氛濃厚的美國,無神論者有種被排斥的自卑情結。美國人會以是否信神來衡量一個人的品德。)

        我特別要跟美國讀者說明一點,在今日美國這個篤信宗教的地方實在值得留心。律師Wendy Kaminer誇張地提示,以宗教來開玩笑的風險就如同在美國國會禮堂內焚燒國旗一樣。今日美國無神論者的地位如同五十年前的同性戀者(譯者按:一樣飽受歧視,被斥為墮落和邪惡)。今日,經過同性戀驕傲運動,同性戀者的地位稍為提升,即使大眾仍然不大接受同性戀者選舉公職。1999年蓋洛普進行了一個調查,訪問美國人的投票意向,會否投票給一個更有資格的候選人,當那人是女性(92%),羅馬天主教徒(94%),猶太人(92%),黑人(92%),摩門教徒(79%),同性戀者(79%),或是一個無神論者(49%)。很清楚我們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無神論者比其他少數社群更加人數眾多,尤其是在受教育的精英當中,比想像中更多。(譯者按:香港的情況相反,香港的精英階層多數是耶教徒) 在十九世紀兩者人數是平均的。John Stuart Mill 曾經說:「如果世人知道美國有這麼大比例的民眾以智慧和道德來衡量宗教的懷疑者,世人將會感到震驚!」

        即使在今日。無神論者依然是被打壓,當然,我在第三章會提出證據。很多人沒有留意到箇中的原因就是無神論者不願意走出來。我的夢想就是這本書可以幫助人們走出來,就正如「同志愛上街」的運動一樣,越多人走出來,就越容易吸引其他人加入。累積了一定數量的群眾就會誘發連鎖反應。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