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教者之家

數字的蠱惑

匿名 2007/4/15 22:06
數字的蠱惑──回應〈教會CEO〉     銀狐

 

「沒有任何教會,包括我的教會,可以用聚會人數來衡量。」(辛傑米,《疾風烈火》雅歌出版社,頁一四四。)

 

辛傑米為紐約布魯克林會幕教會牧師,雖然該教會的人數增長成績驕人,由以往不足二十到現在六千,但辛傑米卻以肯定的聲音說:「雖我為每個禮拜湧進布魯克林會幕教會的群眾感謝神,但這卻不是神恩典的標誌。」(同書,同頁)

 

成功,是古往今來令人趨之若鶩的事情,但人們歷來對成功的準則卻有不同的理解。就以香港教會為例,在七、八十年代,那些被爭相仿傚為人津道的教會可能是大聲疾呼要關懷社會的,因為當時是社會運動火紅的年代。到了八、九十年代,教會增長、人數倍增便成為成功教會的標誌,時至今日,我們已習非成是地誤以為人數可以釐定一家教會、一個事工的成敗得失,而這種價值判斷在葉松茂博士於《時代論壇》〈教會CEO〉專欄中昭然若揭,故小弟願花點氣力回應,以正視聽,集思廣益。

 

教會最緊要「疊馬」?

誠然,談論教會的事工應順理成章地牽涉到神學及聖經的教導,但綜觀起初七期〈教會CEO〉(筆者撰文之時,該專欄已經寫了七期),本人找不著一節聖經,亦恕我看不到任何有系統的神學論述來支持葉博士的立論。我看到的,似是一大堆的商業理論硬套於教會的聖工之中,從葉氏的成敗觀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功利心態──當參與眾會人數達不到目標時,葉氏把之形容為「一敗塗地」、「強差人意」,而當人數增多時,便歌功頌德地交業績:「我四年前與北宣一百位弟兄姊妹去將軍澳植堂,現在新教會已有六百多人」、「過去二十年佈道果效最顯著的,莫過於五旬節會永光堂,由二十人變五千人,全部是少年人福音的果子。教會成敗的關鍵是策略……」(〈從二十到五十全靠策略〉,第八○二期。)令人感到驚訝的是,葉博士似乎對屬靈質素重視程度還不及眾會人數的遞增:「教會的領袖,太容易把一切問題歸納為屬靈的問題——祈禱不夠,靈命不好,委身出了問題,恩賜不能配合等。現實上,我見過屬靈質素不錯的事工仍然一敗塗地,我少年時辦中學團契就是一例。」由是觀之,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斷,葉博士把人數遞增的重要性凌駕於屬靈質素之上;反正要是人數不足,哪怕屬靈質素不錯的事工還是一敗塗地的──其實中肯一點說,團契的人數急劇下降當然是一個問題,但若其屬靈質素是良好的話,無人可以判定它是「一敗塗地」的。

 

筆者認為不同的學術範疇背後均蘊含著一種特定的世界觀,而葉氏的世界觀便很明顯地側重於當今的商業營運標準而過於屬靈原則,在此我無意把工商管理的學問和神學放置於一個二元對立的關係之中,此消彼長,互相排斥,但要是兩者有未能融和的地方,卻是自然不過的事。商業社會講求「投資」、「增長」、「回報」,而且,企業家務必要把工作成果量化以方便表達業績情況,向股東交代。但同一把尺卻斷不能囫圇吞棗地套用於福音事工上,試問會友在神裡的經歷、個人生命的成長、基督徒對神的信靠、馴服等等,又豈能以數字量化?難道是以祈禱會的時間長短,個人見證的頁數多寡來作衡量?有很多屬靈的質素的提升雖然未能予以量度,但當中往往蘊含著神豐富的恩典。葉博士曾經說,在他的青少年事工yzone中其中一個目標是:「yzone成為一個無盡的愛、無盡的關心和服侍的群體」,於是我埋首於後幾期的〈教會CEO〉中找尋葉博士如何策略地於三年後做到這個目標,並以數字具體地表達出來──結果空手而回,希望是暫時還沒有論及吧。

成功教會新三論?

 

筆者無意否定策略的價值,但拒絕以數字來衡量事工成敗得失的邏輯思維,葉博士曾經在〈數目真的不重要?〉(第八○五期)一文中,引用梁廷益牧師的字眼來為以數字論成敗的論點作支持,但這實屬徒然之舉。最基本的問題是,葉博士並無指出梁牧師所說的「強大」出處何在,無人能肯定當中的「強大」所指為何物;另一方面,葉博士曾說「大使命要求我們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而上帝不希望一個人沉淪。」但若我們查考聖經,便知道萬民的原文是指「所有國家的人民」(《中文聖經註釋──馬太福音》,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頁四一三),當時耶穌基督的福音還沒有遍佈全球,因此,這個大使命是帶有到外國(也包括以色列)宣教的意思,和今天的教會人數增長的課題扯不上關係,更遑論引用來支持以人數論成敗的論調。誠然,若以數字論成敗,很多別異教派的會眾人數比正統教會更能以數字證明神是站在她們那邊的。人數多的教會不代表她宣講的教導是真理,信徒生命有所成長是教導的成功,亦是主的工作,數字在這方面沒有印證真理的份兒。一家教會的成敗不能從人數中推論,只能從其教導的真理中評論,這是聖經的教導。當各大堂會都爭相以買戲院擴堂、培增會眾人數、甚至奉獻金額(成功教會的新三一論?)時,筆者恐怕一些名不經傳的小規模忠心教會往往被人有意無意地邊緣化,甚至成為失敗的標誌,在視人數如命的市場中被無情地排斥!事實上,香港有不少規模不大的教會或機構都有良好屬靈質素。

 

當有一天,講道變成產品,傳福音成為市場推廣,教牧輔導變成服務時,基督教便會淪為一個「按摩式的宗教」,只供教徒服務,而欠缺了在俗世中力排眾議,為主立言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一切的計劃,均是掌握在上主的手上,若以為完成了自己所立下的數字目標便是成功的事工,那恐怕是錯誤地理解上主的心意,忽視上主的主權,夜郎自大,因為,其實連有沒有明天也不是由我們所掌握的,誠如經上所記:

 

「嗐!你們有話說:『今天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作買賣得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作這事,或作那事。』現今你們竟以張狂誇口;凡這樣誇口都是惡的。」(雅四:13-16)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812期,2003年3月23日)
日光 2007/4/22 16:29
嗯嗯嗯?
親愛的來客你把文就這樣轉過來的心意是什麼?
讓我們了解到現在教會很希望有人數增長?
有機會的話還請指教喔~~~

返回首頁 |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