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未緣曲]內容講述1827年的維也納,貝多芬為他轉變風格前的最後一首賦格曲找一個抄譜師的故事。英文片名叫做[Copying Beethoven],因為他的抄譜師Anna Holtz,後來成為他的學生,在作曲上亦很想抄襲他的風格。他最後的一首賦格曲,是第9交響曲第4段,即是大家兒時學到的[快樂頌];這曲目開創了人聲混集交響樂的先河,當貝多芬寫出來之後,他的經理人也以為他真的瘋了。 沒錯,貝多芬的晚年,行事瘋顛,時而狂野,時而平靜,別人根本無從捉摸。雖然無禮,但行事直率,對Anna的情,是學生,也是老師,相互依靠;會大聲嘲笑她的曲寫得糗,卻也會在教堂的膳食堂內,向她跪下,求她回到自己身邊。[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正是他的寫照。 我很喜歡這種很重古舊歐洲味道的電影;班駁的小石路、緩步踱著的馬車,低胸束腰的闊長裙,在路邊打馬蹄鐵的工人,鎚子打在鐵上的鏗鏘。在看的時候,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總覺得,自己的前生,也許就是那個在路邊的擦鞋青年。一個富商走來,鞋子踏在鞋托上,我用心地擦、擦、擦。只是,忍不住、不經意地往他那嬌艷的妻子一瞥,看到她胸口上的起伏.......不!不可以!理智的自制,讓我繼續埋首,擦、擦、擦......... 這種電影,因為巿場很小,所以很容易湮沒在五光十色、電腦數碼動畫的電影洪流裡。如果大家對交響樂、貝多芬這個人有興趣,不妨一看呢。 | |
最深刻是他對音樂的描繪, 特此引下 : 片中, 發怒的貝多芬怒駡完抄譜員之後, 所吐出對神與音樂之間關係之深情… “空氣中的振動, 是直達人心的 – 神的氣息 音樂是神的語言, 我們音樂家最接近神, 我們聽祂的說話, 我們讀祂的唇語 我們催生祂的兒女, 歌之頌之 音樂家就是這樣… 否則, 一無所是~ “ | |
我以為套戲o既巿場咁細,應該冇知音啦!估唔到Paul少係咁識貨,我真係欣賞你!咁呢,你有冇睇過[威尼斯商人]電影版?一樣好正呢! [ 本帖最後由 酒井明 於 2007-7-29 21:11 編輯 ] | |
那時為了登在Blog上, 將內裡的意思給慢慢抄下來, 再打上電腦啫~ 我也倒喜歡閒來看看VCD, 不過多不是到戲院看, 只是到下面的影碟舖租借罷了... 我也有看<威尼斯啇人>的電影版, 是亞爾柏先奴飾商人~ 也看過書~ | |
威尼斯的商人可都想看到 貝多芬未緣曲跟莫札特傳有何分別? | |
http://movie.sina.com.hk/cgi-bin/mv/movie/main.cgi?id=2156 (簡介)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4908/ (Official Site) (威尼斯商人) (2004) http://www.imdb.com/title/tt0379889/ (Official Site) (莫扎特傳) (1984)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879/ (Official Site) ---------------------------------------------------------------------------- 我見過在香港很多影碟舖都有齊以上三隻~ |